四川南充:抢抓农忙时节 奏响希望旋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南充:抢抓农忙时节 奏响希望旋律

2025-05-20 11:0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坚定围绕市委市政府"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工作总抓手,大力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以“一带五路五产业”为蓝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一区两地三乡”建设,在广袤田野间掀起“稳基础、扩产能、强链条”的攻坚热潮,向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奋力冲刺,引领南充农业高质量发展。

顺庆

顺发农业工厂化集中育秧场里,工人们运送秧苗。刘益摄

抢收小麦、油菜,插秧……踏入顺庆区农村的田间地头,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盛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机器的轰鸣声,构成了一曲激昂的“农忙曲”,迎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

——小麦油菜全面收割

五月的顺庆,金黄的小麦和饱满的菜籽荚在田野里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穿梭在麦浪和油菜丛中,辛勤地收割着劳动成果,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歌。

在位于顺庆区芦溪镇老垛寺村的顺庆山清水秀种养殖家庭农场内,油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化作沉甸甸的菜籽荚。农场负责人费路生站在田埂边,看着自家的油菜被收割,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油菜长势好,机械化收割又快又好,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还减少了损失。以前人工收割油菜,全家老小齐上阵,忙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收完,现在300多亩油菜3天就搞定了,油菜产量每亩也达到了300斤。”

与此同时,小麦也迎来了收获季。近日,在顺庆区新复乡坦山铺村的麦田里,成熟的小麦随风摇曳,掀起层层金色麦浪,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金色地毯。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往来驰骋,将小麦“收入囊中”。

“机械化收割省时又省力,大家都轻松不少。按照目前的进度,5天就能收割完公司种的3200亩小麦,真的太方便了。”四川欣业强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印钟寺村党支部书记陈万里,站在装满小麦的卡车旁满脸喜悦。为了确保小麦能够顺利收割,该公司提前对所有收割机开展了全面检修和调试,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收割计划,力争颗粒归仓。据陈万里估计,本次小麦亩产近600斤,总产量可达180万斤。

为保障油菜小麦收割顺利进行,区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在新复乡供销社农机服务中心,维修师傅们正在紧张地检修联合收割机。“我们从上个月就开始对全区114台收割机进行检修保养,更换易损件,调试设备,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同时,我们还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解决农机手遇到的问题,保障收割进度。”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有关负责人介绍。

——机械人工上阵插秧

立夏刚过,正是插秧的黄金时期。近日,在顺庆区芦溪镇老垛寺村,65岁的“老把式”朱大爷站在水田里,动作娴熟地示范如何插秧。“左手分秧,右手插秧,要保证秧苗不歪不斜,深浅适中。插秧讲究‘一浅二直三匀’,浅了易漂秧,深了返青慢。秧苗要插直,间距要均匀。”他边说边插秧,“虽然现在有了机器,但在这种小田块,人工插秧更灵活。”

近日,在位于顺庆区金台镇插旗山村的顺发农业工厂化集中育秧场里,满眼皆是蓬勃的绿意。秧苗整齐排列,一片葱茏,散发着盎然生机。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承载着丰收希望的“绿色方阵”装车,随后送往水田。“今年育秧16万盘左右,可满足1万余亩农田的移栽需求。”顺发农业工厂化集中育秧场现场负责人周成林一边忙活一边兴奋地说。据他介绍,这批秧苗将被运往金台镇肖家庙社区,用于机械化插秧。

秧田里,工人们迅速地将秧苗装上插秧机。农机手技术娴熟,在他的操作下,插秧机在水田中有序行进,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被稳稳地插入泥土之中。随着插秧机的移动,原本空旷的水田渐渐被嫩绿覆盖,披上了一袭“绿装”。

“采用机械化插秧一天可完成30至40亩,效率比人工快了几十倍。”金台镇肖家庙社区副主任周现斌对机械化插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称赞不已。他说,相比传统人工插秧,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插得更均匀,间距更合理,有利于水稻获得较好光照和减少病虫害,为后续田间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保障水稻高效种植是我们当下的首要目标。”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促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持续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扶持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代耕、代种业务,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顺庆区锚定“大面积提单产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全域农机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引导规模化经营发展,带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据了解,今年顺庆水稻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0万亩,预计6月初可完成栽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股股清流润泽田地

近日,升钟水库放水,清澈的水流欢快地沿着纵横交错的渠道流淌,一路欢歌,流向顺庆区的田间地头。金台镇万佛桥村的水渠边,村民们满怀期待地早早等候在旁,眼神中满是对丰收的憧憬。

“升钟水库的水来了,这下农田灌溉用水不用愁了!”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庞志群难掩激动地说。该村居住着近3000位村民,引入的升钟水让村里庄稼种植等农业生产用水的难题迎刃而解,为农业生产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为了确保每一寸农田都能被滋润,顺庆区水务局提前做好了规划和部署。“我们提前对渠道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维护,确保水流顺畅无阻。同时,根据不同农田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调配水量,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放水期间,还专门安排了专人对渠道开展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放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顺庆区升钟灌区灌溉中心副主任李言介绍。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顺庆区还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金台镇插旗山村的千亩猕猴桃基地,智慧浇灌设施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进行灌溉。四川青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福平展示着手机上的灌溉控制APP说道:“我们在田地里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达到设定值后又会自动关闭,实现精准灌溉。通过这种方式,节水效果显著,相比传统灌溉,节水率能达到40%左右。”

升钟水库今年计划向顺庆区输水210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185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顺庆区农业灌溉输水1270万立方米,顺庆区的21万亩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保障了农作物的茁壮成长,也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西充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是水稻插秧、小麦收割的黄金季节,连日来,四川南充市西充县各地抢抓时机,通过机械化助力赋能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奏响科技兴农"奋进曲",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在义兴镇界牌湾村水稻种植基地里,多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整齐划一地插下一株株秧苗,一会儿,一亩多的水田地秧苗移栽工作便完成了,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更具效率。

四川瑞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冯建伟:“以前插秧全靠人工,速度慢,成本还高,现在用上了机械化插秧,效率显著提高,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20几亩,而且秧苗间距均匀,深度一致,种出来的水稻长势也更好。今年我们种了3000多亩水稻,现在已经完成了2000多亩,5台机器预计10天完成所有插秧,要是没有机械化插秧,根本忙不过来,机械化作业,让我对丰收更有信心了。”

与此同时,在青狮镇观音桥村,金色的麦田如波浪般起伏,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整齐的麦穗倒下后,颗粒饱满的麦粒很快被“收入囊中”,逐渐堆满粮车。

西充粮鑫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东:“小麦成熟时,天气变化无常,必须争分夺秒抢收。机械化收割让我们不再受人力的限制,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就能完成收割、脱粒等多个工序,大大缩短了收割时间。以前人工收割,500亩小麦得忙上半个多月,现在用机械,几天就能搞定,还能及时进行晾晒和储存,减少了很多损失。”

据悉,今年,西充县将种植水稻21万亩,收割小麦18.2万亩,预计小麦总产量将达6.37万吨。为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县在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还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械化收割等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农业机械,让农业生产的耕整、育秧、插秧、播种、植保、收获等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目前,全县共有农机专合社47家,配备各式耕种防收各类农机具3500余台。

西充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庞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推广力度,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机械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指导,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供稿方:南充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