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文博视界”教学成果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文博视界”教学成果展

2025-05-19 15:2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6日上午,由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天府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双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主办,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博学院、成都市天府新区明昌博物馆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文博视界”教学成果展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四楼开幕。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中锋出席活动,校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敬贵,四川省文物局综合处处长段小聪在活动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中峰,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汪东升代表校馆双方授牌,标志着我校文博人才培养迈入“校馆协同、产教融合”的新阶段,双方将在文博资源共享、学术研究、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产业导师授聘仪式环节,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克作为产业导师代表发言,他认为产业导师承载着从技艺传承到育人创新的使命,将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幕式还举行了2025年度明昌文博专业人才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激励优秀学子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深耕发展。

四川博物院、青羊区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书法家协会、四川天府新区美术家协会、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学校部分职能部门领导、文博学院师生300余人参加活动。

开幕式后,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正式开始,包括专家学术讲座、教学成果展、课程思政教学展示以及社教活动体验等。

文博学院特邀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马燕如做“被迫绝尘去,归来亦芳华——三星堆、江口沉银金银文物保护修复”的主题讲座,马老师以“修复之手”触摸历史温度,从科技手段的精密介入到历史文脉的深度梳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严谨与人文情怀。

学院教师开展了博物馆里的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在历史的经纬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脉络,从“小物件”中读懂“大历史”、从“老故事”中领悟“新思想”,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物是最生动的见证者,新时代的文博学子应肩负起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思想火种的使命。

社教体验活动包括文物修复虚拟仿真操作,拓片、蜀绣、珐琅制作体验等,让嘉宾和师生亲身感受科技与文物保护的融合,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手工技艺的精妙。

文博学院各专业汇集近3年的教学成果,以“数字新生·匠心传承”为主题,聚焦“科技赋能”与“人文深植”的双重维度,展示了学院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活态传承、时尚创意设计等方面跨界融合的实践成果。

此次活动开启了我校在文博人才培养领域产教融合的新阶段,构建起校行政企协同育人的生态链条,在沉浸式展览中实现了知识传递与美育熏陶的双向赋能。文化薪火相传,教育弦歌不辍。未来,文博学院将继续深化“博物馆+课堂”的育人模式,在守正创新中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