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政策护航 四川蓬溪三凤镇小麦亩产又创新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政策护航 四川蓬溪三凤镇小麦亩产又创新高

2025-05-19 15:3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5月15日,四川遂宁蓬溪县三凤镇小麦园区内机声轰鸣,4台联合收割机在核心区2000余亩麦田中高效穿梭,仅用两天多时间便完成收割任务。经测算,今年园区小麦亩产达700余斤,较去年增长35%,创历史新高。种植大户张承千望着金灿灿的麦垛感慨:“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收’,我们三凤镇的麦田里藏着丰收的密码!”

机械化耕作:从“人扛肩挑”到“智慧农机”

在三凤镇小麦园区,全程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常态。张承千介绍,今年采用“飞播+无人机施肥”组合技术,不仅实现小麦播种均匀度提升20%,无人机精准施肥更让肥料利用率提高30%以上。“过去人工播种容易漏撒,现在无人机通过卫星定位,避免了喷洒不均匀、踩踏伤苗等问题,实现药物精准投放。”张承千说。

这一转变得益于三凤镇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农业机械化升级。镇党委政府通过整合撂荒地、推广“确权不确地”土地托管模式,将零散地块集中连片,为大型农机作业铺平道路。同时,政府引入农机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全链条服务,园区机械化率从2023年的65%提升至2025年的98%。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实现“精准滴灌”

除了机械化硬实力,三凤镇更注重科技“软实力”的提升。今年开春,县农技专家团队在园区开展“田间课堂”,指导农户实施“小麦赤霉病无人机飞防”和“测墒补灌”技术。张承千的麦田里,水肥被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配合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病虫害发生率降低40%。

“政府还组织我们到其他地区学习‘小麦田间管理’‘抗倒伏拌种’等先进经验。”张承千说,通过种子包衣处理和亩均种麦数量精确,小麦抗风抗涝能力显著增强,倒伏面积较去年减少30%。

政策护航: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三凤镇的丰收离不开政府的全方位支持。镇党委书记陈进介绍,该镇以“四个一批”模式推进撂荒地复耕,累计整治土地1.5万亩,并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联营机制,实现土地托管、技术共享、收益分红一体化。2025年,园区引入合江富益粮贸等企业,推广“小麦-高粱-大豆”轮作模式,土地亩均产值突破2000元。

此外,三凤镇创新建立“代表联络站+农技员”服务体系,县人大代表与农技专家定期下沉田间,2024—2025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解决农户难题140余项。种植户韩大爷感慨:“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专家教我们看墒情、调肥力,科学种田心里有底!”

站在收割完毕的麦田边,张承千算了一笔账:“虽然施肥成本增加了20%,但亩均增收200元,2000亩地就是40万元!”如今,三凤镇正以“天府粮仓”建设为抓手,计划2025年实现全域粮食亩产增长,让更多“金扁担”挑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