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南充农业新增长 | 紫花苜蓿迎丰产 “金牧草”成农户增收“绿色引擎”
近日,在南充市西充县紫花苜蓿种植基地里,连片的苜蓿田如绿色锦缎铺展大地,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油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因营养价值高、产量高、再生性强、饲用价值居牧草之首,故被誉为“牧草之王”。其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是牛、羊等草食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特别对奶牛的产奶量和泌乳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紫花苜蓿喜温凉,抗寒性很强,但不耐高温,温度达37℃时种子将停止发芽,南充夏季多持续炎热且干旱,紫花苜蓿生长极其受限。南充市饲料站与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组成的专家团队依托苜蓿发展行动项目对紫花苜蓿生长周期中的关键节点,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结合南充地区气候特点,选用秋眠级7级以上的苜蓿品种进行秋播。
播种前,优化土壤肥力,通过开展土壤检测,精准分析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农户采用“有机肥+复合肥”搭配模式,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播种后,强化杂草防控,24小时内完成封闭处理,有效预防后期杂草生长。苗期推行“浅锄保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时防治蚜虫、褐斑病等常见问题,确保幼苗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生长期内,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灌溉频率,既避免积水烂根,又保障水分均衡供给。紫花苜蓿在南充实现丰产稳产,越夏率达95%以上、越冬率达100%。
随着苜蓿长势持续向好,专家团队指导当地积极构建“种植+加工+养殖”产业链条。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种植苜蓿,实现苜蓿收割即加工、加工促转化。
据悉,西充县计划试点苜蓿种植示范面积300亩,通过技术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加入高效种植行列,这片“金牧草”正成为农户增收的“绿色引擎”,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供稿方:西充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