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打隧道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脑梗死患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打隧道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脑梗死患者

2025-05-16 10:3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通过“打隧道式”架桥技术,成功为一名脑梗患者实施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慢性闭塞开通术+支架置入术。次日,患者肢体无力症状立即改善,无头痛头晕等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正在住院康复。

患者费某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2周”到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就诊,患者在外院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5段次全闭塞。“入院后,虽经药物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影像学评估显示血管已完全闭塞,代偿不足,且低灌注状态已对神经功能构成威胁,再次脑梗风险显著升高。”主治医师张元清介绍,针对患者病情,科室主任冉强组织团队多次开展术前讨论,考虑到传统保守治疗难以规避复发风险,拟为患者实施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

脑卒中(脑梗死)作为临床高发脑血管急症,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为显著特征。缺血性脑卒中因颅内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引发失语、偏瘫等严重功能障碍,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超早期(4.5小时内)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是抢救神经功能的“黄金窗口期”,及时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

在介入手术室的紧密配合下,副主任医师冉强、主治医师张元清成功为患者实施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慢性闭塞开通术。术中发现海绵窦段通过侧枝循环代偿(体现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医疗团队以“打隧道式”架桥技术,通过微导丝导管精准开通闭塞段,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支撑血管,成功重建远端血供。术后次日,患者肢体无力症状立即改善,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正在住院康复中。

“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是脑血管病治疗难点,传统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复发风险高。”张元清介绍,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发展,颅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为部分患者带来新希望。该技术通过微导丝导管探索真腔、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实现血管重建与血流恢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更积极的治疗选择。

(供稿: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雒茜茜 李冬)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