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翻浪织锦绣 手工麦香飘四方——屏山县新安镇小麦喜获丰收
五月的新安镇,2200亩麦田铺展成金色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在阳光下泛着光,风中摇曳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图卷。作为镇域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新安小麦今年迎来大丰收。预计总产量突破550吨,较去年增长15%,亩产达500斤,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府主导,筑牢产业根基
新安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把小麦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2024年,镇农服中心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小麦品种比选试验,在联合村百亩示范基地种植麦93、川麦88、荣麦768、荣麦769等小麦新品种15个优质品种及本地对照品种,通过“测土配方+田间观测”筛选出最适宜金沙江河谷气候的品种组合。“目前,试验田所有实验小麦已完成收割,烘干测出产量之后,选出最优品种进行推广。”镇农服中心农技员肖才贵介绍道。
为保障小麦稳产高产,新安镇构建起“选种—田管—防治”全链条服务体系。品种筛选阶段,免费向农户发放20余种优良麦种,引导科学种植;冬管期,组织县镇两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累计开展小麦高产栽培培训20余场次,助力麦苗安全越冬;病虫害防控环节,依托县镇监测网络,重点时段实施“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3轮,累计发放生物化肥4.9万斤,实现种植区全覆盖防控。
“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了麦种,还有农技员专门指导,让我们种植户少走了弯路,今年小麦穗数、粒数都比往年多。”联合村肖大爷望着自家麦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颗粒归仓,描绘丰收图景
金黄的麦田中,种植户们正忙着抢收小麦。镰刀划过秸秆的“嚓嚓”声,伴随着山间的鸟鸣,交织成动人的丰收旋律。金灿灿的麦穗被整齐割下,打着旋儿落入掌中,再被小心装袋、码堆,田埂旁麻袋渐渐鼓胀,堆成金山。
穿花布衫的大婶蹲在袋旁扎口,粗粝的手掌攥紧麻绳,指尖翻飞间便系出紧实的结,麻袋随之发出“噗嗤”的闷响,仿佛是土地在交出丰收时满足的叹息。装满的麻袋被摞上三轮车,车轴压过田垄的“咯吱”声里,农人随手捻下粒麦穗,拇指一搓,金黄的麦壳便裂开,露出晶莹的麦粒。
科技赋能,推广农机应用
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县农业农村局在联合村小麦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了农机应用现场培训会。活动现场,收割机、翻土机、播种机、飞防无人机等农业装备轮番亮相,农机手现场演示操作流程并讲解使用注意事项,种植户们纷纷驻足观摩,现场气氛热烈。
“在家种植户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人工收割慢,有时因为天气不好错过农时导致减产,如果能实现‘人工+机械化’收割,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还能保障收割质量。”种植户周跃平说道。
下一步,新安镇将延伸农业产业链,将金黄麦粒转化为“银丝经济”。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440万余元,新建标准化面条加工厂1200余平方米,引进智能磨粉设备与传统压面生产线,让新安麦香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赋能镇域经济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