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再发力 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 2025年前4个月南充市机耕作业面积达420万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锚定目标再发力 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 | 2025年前4个月南充市机耕作业面积达420万亩

2025-05-15 13:4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紧扣市委市政府“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以“一带五路五产业”为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一区两地三乡”建设,在广袤田野间掀起“稳基础、扩产能、强链条”的攻坚热潮,向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奋力冲刺,引领南充农业高质量发展。

蓬安县巨龙镇龙云寺村,村民操作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

连日来,在顺庆区芦溪镇的山清水秀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收割机在油菜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油菜被整齐收割、脱粒、分离后收入囊中。今年以来,顺庆区大力推进全域农机化,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8.4万亩,预计产量突破1.7万吨。

南充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各类农机正成为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的生力军。今年1至4月,全市已推广各类农用机具1.76万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4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达420万亩、机播作业面积达107万亩、机收作业面积达3万亩。

培养农机能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培养农机能手,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一环。近日,蓬安县农广校举办了“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项行动农用无人机培训班”,通过“理论+实践+服务”三位一体培育模式,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理论培训中,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农用无人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维护保养等知识,并结合农业生产场景,全面介绍无人机在农田播种、农药喷洒、农作物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理论培训教室旁的实训现场,教练手持无人机遥控器,一边演示,一边解答学员疑问。参训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反复调试无人机飞行高度、速度与喷幅,练习无人机起飞、喷洒作业的技巧,一步步熟悉无人机的操作流程。

“现在正是小麦飞防和玉米施肥的时节,这次农用无人机培训班开展得非常及时。”参训学员沈伟说,培训期间,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农机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回去后,他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眼下正值嘉陵区柠檬管护关键时期。近日,在嘉陵区吉安镇屈家堰村的柠檬种植基地,成片的柠檬树横卧在翠绿的山野间,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柠檬树林上空盘旋,进行喷洒作业。

“我操作这台植保无人机,主要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叶面肥作业。”嘉陵区宏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柠檬种植基地负责人何富强说,通过机械化作业,喷药、施肥的效率非常高,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的面积约200亩。

近年来,南充市立足丘陵地形特点,创新构建“网格化覆盖+人才支撑+数字化赋能”农机服务新格局,积极构建“1+9+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294个,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1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9个。202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5%,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推广农机应用打下高产坚实基础

在位于南部县黄金镇的东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自动化喷灌管网如蜘蛛网向四面延伸。随着合作社负责人轻按操控屏,细密水雾瞬间覆盖整片苗床,原本需要肩扛水管忙活一整天的灌溉作业,如今在“一键启停”中实现“分钟级”效率。

南部县东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东说,以前没有喷灌系统,灌溉、喷药都靠人工,效率比较低。现在,育苗基地用上了自动喷灌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设备上的按键,即可全链式完成灌溉、喷药等工序。

连日来,在南部县伏虎镇农事服务中心里,自动化育秧机高速运转。一个个空秧盘经传送带送入机器后,可依次完成基质装填、精准播种、覆盖细土3道工序。在生产线另一端,一盘盘标准化秧苗鱼贯而出,这些秧苗将进入暗化催芽环节,为后续移栽做好准备。

“现在我们中心每天大约可育秧8000盘,这些秧苗可插近400亩的田。”四川治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说,有了机器育秧,不仅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每盘秧苗密度均匀一致,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南充市以《南充市农机动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蓝图,明确研发制造补短板、推广应用强链条目标,锚定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名优品牌培育、全程机械化推广等重点任务。今年1至4月,全市已推广各类农用机具1.76万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4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达420万亩、机播作业面积达107万亩、机收作业面积达3万亩。(供稿方:南充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