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普零距离 减灾行动社区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防灾科普零距离 减灾行动社区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

2025-05-14 15:1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走进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居民社区蒲阳街道石瓮社区,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实战演练

铜锣一响掌握避险“硬本事”

下午6点,急促的报警声骤然响起,在一连串急促的锣声和工作人员引导下,居民们迅速沿预定路线有序撤离,重点帮扶老人、儿童等群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关键时刻跑对路”。这场地质灾害临灾避险演练,通过“听到警报→判断风险→快速撤离”的全流程实战,让居民们熟记逃生路线、掌握避险技巧,将“保持冷静、科学避险”的避险要领深植人心。 

院坝课堂

方言土话讲透防灾“大道理”

“山坡坡‘咔咔’响该咋办?”在接地气的院坝课堂上,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专家用方言土话,结合本地地形特点,把识灾、辨灾、避灾知识讲得生动透彻。居民们围着专家热烈讨论,笑声不断:“这些‘土话’一听就懂,比啥子教科书都管用!专家送的不是知识,是保命的‘护身符’!”  

故事分享

亲历者们摆起避险“龙门阵”

“要不是当时反应快,现在哪能在这儿摆龙门阵?”在地质灾害远程会商车变身的“科普大篷车”前,10名曾亲历地质灾害的居民代表以鲜活案例,讲述他们的避险和自救互救经历,配合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专家点评,真实故事与科学避险法则交织,让在场群众深刻体会“跑早跑快”的黄金法则。 

科普摊摊

文创礼包派送防灾“小锦囊”

印着逃生路线的“救命扇”、绣着避险口号和防灾知识的“洗碗擦”“围裙”“袖套”“雨衣球”……这些“会说话”的文创产品通过土话翻译、实物改造双重“包装”,走进了居民日常生活。街坊们都说,这样的科普既“接地气”又“很实用”,让防灾科普有料又有趣。

游戏互动

转盘沙包解锁安全“大秘籍”

活动现场,“转转答题·安全同行”大转盘和“防灾沙包大闯关”游戏吸引众多家庭三代同堂齐参与。居民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防灾减灾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让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起来”“玩起来”,实现防灾减灾知识“玩得转、记得牢、忘不了”。

创意空间

标语口号念好平安“紧箍咒”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融合生动醒目的标语、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和简洁有力的安全口号,构建了兼具集视觉冲击、知识科普和警示教育于一体的展示空间,让防灾知识更“接地气”,实现“看得见、记得住、传得开”的宣传效果,让安全意识走进千家万户。 

坝坝影院

警示教育防患未然“敲警钟”

傍晚时分,在社区广场放映地质灾害警示教育片和防灾短视频,以典型案例展示镜头下的地质灾害惊险瞬间,普及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给高风险区居民敲响安全警钟,让“防患未然”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自然资源部成都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协会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分会、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都江堰市蒲阳街道石瓮社区共同承办。通过多元形式推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理念落地,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防灾、识灾、辨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让大家从自身做起,学习防灾知识,排查身边隐患,提高应急能力,共筑生命安全防线,助力地质灾害实质安全。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