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向“新”行|红军“长征”精神,助力石棉经济高质量发展!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四川石棉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今天我们重走这段长征路,重温夕日英雄们的壮举,研学当下石棉人如何将前辈的勇敢、拼搏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的发展命题中。
5月11日至12日,“长征路上向‘新’行”媒体报道组走进四川石棉县,沿着大渡河畔探寻新时代下石棉县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面貌、新气象!
万亩枇杷园区 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5月11日下午,在石棉县迎政乡坪阳合作社选果场集散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鲜采摘的枇杷选果、套袋、装箱,准备发往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这批果子品相特别好,今天已经订出去两千多斤。”来自成都的客商温权表示,作为石棉枇杷的“老主顾”,他每年都要在这里呆上好几个月,“今年交易额预计超一千万元,石棉枇杷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石棉县迎政乡通过“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创新模式,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
漫步在石棉县的乡间道路上,连片的标准化枇杷基地随处可见。
转过一个山坳,映入眼帘的是石棉丰乐乡“枇杷大观园”。作为当地与四川农业大学校县合作的结晶,园区内引进了180余个枇杷新品种材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库。“这是我们今年最新审定的'蜀白1号'。”石棉县第六批科技特派员徐元军向我们介绍道,枇杷品种丰富后,优果率也提高了90%左右,单价自然也上去了。“它果肉洁白、甜度高、耐储运,是继'春花1号'等7个品种后,我们培育并通过审定的第8个品种。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县合作,用科技为产业赋能,让更多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截至目前,石棉县51个行政村中有28个村都建起了枇杷种植基地,最小规模都在200亩以上,总面积达5.1万亩,预测总产量3.3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较去年增长10%。一颗颗香甜多汁的枇杷,不仅是味甜汁鲜的时令水果,更是带动石棉农户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贡嘎金汤温泉 助力打造石棉康养休闲新高地
贡嘎金汤温泉中心凭借氟、锂等矿物质医疗级水质,积极打造西南首个“烧烤温泉综合体”。28口泡池、四季恒温泳池、AI理疗舱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集群扩容至2500张床位,形成“温泉+康养+美食”的亿元级产业链。
据了解,贡嘎金汤温泉水源来自流经石棉城二十余年的纯天然低硫温泉水,出水温度61度,PH值为7.6;富含氟、锂、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锂含量1.48、偏硅酸含量为59.8、氟含量为9.02均达到矿水命名浓度标准;偏硼酸2.96达到医疗价值浓度标准。“除了日常沐浴温泉能滋阴养颜、安神解乏外,本口温泉还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贡嘎金汤总经理钟勇向大家介绍。室内馆分为休闲娱乐区及餐饮美食区,休闲娱乐区主要功能有亲子电玩区、儿童观影区、蜂巢树屋休息区、咖啡书吧、电影放映厅、AI生物共振能量舱、香氛理疗室。餐饮美食区可品尝四川小火锅以及地道石棉烧烤,并且能同时容纳300余人用餐,一站式满足您的所有温泉休闲度假需求。
石棉特色烧烤 助力打造烧烤界的“扛把子”
在石棉县城的烧烤店,人声鼎沸。人们围炉而坐,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烧烤,一边欣赏着每桌的“御用”师傅烹制烧烤的精湛技艺。只见师傅将带荤的生料下到铁板上,淋上少许油翻炒几下,顿时,一团火焰腾空蹿起,伴随着炙烤的肉的“嗞嗞”声,缕缕肉香弥漫四周。食客们惊呼连连,拿着手机拍个不停。
石棉烧烤腾空蹿起的火焰又被人们形象比喻为“火上飘”。原来,石棉烧烤被称为全国烧烤界中的另一种表达,是“视觉系烧烤”的“扛把子”。其独特之处在于对传统烧烤进行创新和提升,在保留烟熏传统香味的同时,又在视觉上体验“火烧美食”。
据石棉县烧烤协会会长徐小玲介绍,石棉县因矿建县,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来自五湖四海,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石棉烧烤不仅保留了原有风味,还在制作方式上不断创新和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演变,造就了形式多样的串串烧烤、火上飘、铁板烧、锅盖烧、环保网烧等,已被越来越多的食客喜爱。这些形式不同的烧烤各具特色。
大渡河畔水电站 助力石棉经济提质增效
5月12日,“长征路上向‘新’行”媒体报道组走近四川石棉县老鹰岩二级水电站,在建设现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在施工现场往来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省内首个采用超大容量灯泡贯流机组的水电站,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老鹰岩(四川)水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平介绍道。
老鹰岩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28个梯级电站中的第17级、18级,分一级、二级两座堤坝式水电站,均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二级电站于2024年10月开工,计划2025年11月大江截流,2029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一级电站计划2025年8月开工,2030年4月全面投产。
“按18.38亿千瓦时计算,相当于61万到9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或者种植800万棵树所带来的减碳效益。”项目工程建设处负责人李维多用一组数据算出了“绿色账本”。未来,将带动周边村镇发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灾后重建集中安置 助力搬迁群众实现“安居梦”
贡嘎雪山脚下的王岗坪乡集中安置点,一栋栋川西风格小楼整齐排列,作为“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最大安置点,这里通过“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让644户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安居梦”。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安置点不仅设置了自治建设委员会,还在电梯楼房、独栋楼设置了28个网格区域对应了网格员。这些由村民选出信得过的热心人,形成由联村党委牵头,“家事自己办、小事网格办、急事难事共同办”的意识,协商工作机制。
在安置点公示栏,“网格连心卡”清晰标注网格员姓名、电话及服务事项。“有任何问题,打个电话网格员就来了。”居民张大姐说,去年冬天她家水管冻裂,网格员半小时内联系维修人员上门处理。
“我们聚焦建成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的旅游集镇目标,围绕党建联建、优化阵地、精准服务‘三个方面’,统筹抓好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王岗坪乡乡长神晓兵说。
目前,王岗坪安置点有刚性居住需求的群众入住率已达到了100%。王岗坪乡户籍人口有6000余人,灾后重建区居民就有5000余人,城乡融合程度提高,因此更需要把基层治理做细,解决民生诉求,合力完成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居住方式转变。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助力打造石棉红色旅游新图景
走进石棉县安顺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面丰富的史料、物件、雕塑、老照片等,再现了1935年红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历史壮举。在纪念馆馆长周万任的讲解下,报道组成员被当时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
目前,石棉县正全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康养四位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分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少年》《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鲜明的红色研学活动。截至目前,已接待学习培训、实践教学、初心体验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超15亿元。
近年来,石棉县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能源开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从灾后重建的“安居梦”到乡村振兴的“创新路”,从产业振兴的“致富经”到文旅融合的“观贡嘎,泡温泉,忆长征,品烧烤”新画卷。石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长征之路,始终浸润着红军精神的底色——它蕴藏于干群同心“自建家园”的主动作为里,更闪耀在“民生满意答卷”的幸福指数上。
供稿方:石棉县委宣传部 石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陈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