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写未来,“蓉”聚新势 —— 成都加快构筑数字产业高地
5月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专题对接活动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作为“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济合作局、成都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绵阳市人民政府协办,吸引了180余家省内外优质企业齐聚蓉城,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软件三大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高效对接平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助力成都构建开放协同、互利共赢的数字产业生态。会前设置的数字产业展通过实景展示与技术讲解,全面展现了成都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成就。
作为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成都正以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和软件产业为引擎,构建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铁三角”。本次活动,聚力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共绘四川数字经济新蓝图。
人工智能:构建卓越的AI产业生态圈
目前,成都已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经构建了“1+3+1”(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的产业生态体系。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川大智胜、卡诺普机器人等本地领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人形机器人“大脑”等细分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成都将进一步构建高品质AI特色产业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医疗、金融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新型显示:定位“世界显示之都”
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实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形成“上游材料—面板制造—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聚集了京东方、辰显光电、极米科技、路维光电等超过100家龙头与创新企业。预计到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到近900亿元,同比增长27%。成都生产的柔性AMOLED面板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15%。
目前,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8.6代AMOLED产线已在成都启动,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一条产线带动千亿产业”的集聚效应,助力成都实现“全球每两块高端柔性屏有一块产自成都”的产业愿景。
软件产业:稳居中西部“软件第一城”
成都软件产业以“5+1”赛道为主线(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及数字文创),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基础。截至2024年,成都市规模以上软件企业已超过1600家,年营收接近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同时,成都已培育出16家链主企业与1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海光CPU芯片、“贡嘎一号”服务器、影目科技AR眼镜等前沿科技产品在本次活动展区集中展示,展现了成都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实力与发展趋势。
在本次活动中,华为、腾讯、辰显光电等科技巨头分享了在成都的发展成果与合作意向,深开鸿、中科驭数、致远互联等企业表达了进驻成都的浓厚兴趣。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四川天链机器人等本地重点企业也展示了丰富的产业合作机会。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超群表示,从成都市政府持续推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的行动,到“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再到“芯火”双创基地建设,成都以高效率、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成长土壤。
此次专题对接活动不仅是一场聚焦前沿技术的务实合作盛会,更是成都展现新质生产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的重要平台。面向未来,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欢迎全球合作伙伴共赴数字未来、共建智能时代、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