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县“五件关键大事”一年攻坚成绩斐然——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发展底气
4月21日,大竹县召开“五件关键大事”重大工作及时奖励会议,这是达州市首个举办此类及时奖励大会的县(市、区),也是全省33个将及时奖励政策落实到位的县(市、区)之一。此次会议备受瞩目。
过去一年,大竹县砥砺奋进,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征程中收获满满荣誉,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聚焦化机遇为红利、转劣势为优势、固优势为胜势,大竹县锚定“五件关键大事”全力攻坚,经过一年拼搏,五件大事均取得积极进展,带动县域发展实现突破性、转折性、标志性跨越。
“引水入竹工程”通水仪式程一凡摄影
大竹经开区一景
“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
多项成果惠及民生
去年,在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被确立为大竹县“五件关键大事”之首。大竹县秉持“畅通源头活水、力保生活用水、全域科学配水”的思路,在水资源配置工作上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备受关注的“引水入竹”项目已提前一年完工通水。该项目在达州全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大竹县的全力奋战下,历经28个月的艰苦努力,使全县日供水量提升至24.2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竹县全面铺开了水网工程建设。在“引水入竹”通水前,便已着手部署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的科学配置工作。目前,12个水利国债项目已高质量完成,河库连通工程通水,土地滩水库达到蓄水条件,村镇全域供水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城乡即将实现全域同质同源供水,为居民用水品质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项目储备方面,大竹县积极与省水发集团和省水电集团开展务实合作,精心谋划项目。截至目前,共谋划项目45个,总投资达232.6亿元,其中2025年谋划项目32个,总投资46亿元。这些项目的规划与推进,将为大竹县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面对去年持续55天的大范围旱情,大竹县积极行动,迅速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全力投入到饮水保供工作中,最大限度保障了12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展现了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今年,大竹县进一步强化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通过优化盘活乡镇私营水厂等有效措施,致力于全面解决“边缘农户”饮水难问题,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用上安全、稳定的饮用水。
兴竹公司生产线正在调试
318入川第一站广场张俊松摄影
制造业突破性崛起
创新与绿色双轮驱动
在制造业发展浪潮中,大竹县精准锚定方向,紧抓创新和绿色两大根本问题,全力推动制造业突破性崛起。
创新驱动成为大竹县制造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产业的核心领域,大竹县精准聚焦两大关键难点发力:一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自身的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向产业资源转化的有效路径。凭借人工智能的赋能,大竹县全力推动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创新理念,致力于率先打造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化新高地,以此为核心驱动力,带动各方产业协同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创新活力。
绿色发展则是大竹县制造业崛起的另一重要支柱。竹和苎麻作为大竹县极具代表性的天然纤维新材料,不仅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是推动大竹县从农业优势突出迈向工业强县、实现三产融合,最终达成富民强县目标的关键路径。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大竹县竹麻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部分区域均崭露头角。
今年,大竹县将在竹麻产业发展上持续深耕,着重构建产业新生态、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影响力,以创新为笔,绘制绿色县域发展新蓝图,全力打造绿色县域发展新标杆,推动制造业在创新与绿色的双轮驱动下,迈向更高质量的突破性发展阶段。
大垫高速施工林仁荣摄影
织好立体交通网
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曾经,大竹县凭借“双国道”和“双高速”的区位优势,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面对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弱化的新形势,大竹县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力构建立体综合交通新格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交通建设答卷。
在重大交通骨干项目推进上,大竹县成绩斐然。西达渝高铁(大竹段)连续两年在全线考核中位居第一;大垫高速建设进度领跑省内同期开工项目,先后两个季度获得省交通运输厅表扬;城宣大邻高速、南大高速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大竹县规范开展前期工作的经验还在全省进行交流分享,为后续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成效显著,全县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市首位,实现了交通建设的“逆袭”。
县内交通循环也在加速畅通。团坝至云峰茶谷段、中华至杨家段美丽乡村路竣工投运,清河五拱桥修缮、竹石路排危以及国道大中修养护等项目顺利完成,极大改善了县内交通出行条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要素保障方面,大竹县同样表现出色。整体谋划交通项目82个,总投资达604亿元;去年完成固定资产入库88.7亿元,争取资金6.7亿元,融资16.7亿元,保障项目用地5189亩。特别是在高铁建设、北环线建设等重大项目征拆工作中,房征中心统筹协调有力,白塔街道及其他沿线乡镇执行力强劲,高效完成征拆任务,展现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工作作风,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大竹县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快速通道。
2025年西渝高铁李相芬摄影
中等城市骨架建成
内外兼修铸品质
在城市建设的征程中,大竹县不仅着眼于搭建中等城市骨架,更致力于凝聚城市精气神,全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美好竹城。如今,随着一系列建设举措的扎实推进,大竹县中等城市骨架已全面建成,城市发展迎来崭新篇章。
在提升城乡颜值方面,大竹县坚持城乡联动,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村促户,全域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目前,已基本实现“城整洁、村干净、户卫生”的阶段性目标,为城市龙头经济与乡村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骨架搭建工作同样成绩显著。南城大道、振兴路、朝阳路一期等多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区雨污分流主管网基本完工;城市北环线、双马互通迁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振兴路东段、云台路等微循环道路项目也已进场施工。这些交通路网与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城市框架不断拓展,功能日益健全。
值得一提的是,大竹县在城市文明建设上收获了至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品牌,承载着全县人民十年的梦想与荣光,以及全市“零的突破”的期望。十年来,大竹县在创建之路上虽历经坎坷,但创则必成的决心坚定不移。
其间,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干部深入大街小巷,竹阳、白塔等街道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创建办人员无私奉献,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包保联创、文明劝导活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今年3月,大竹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完成公示,即将命名授牌。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大竹县城市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大竹县近年来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荣誉之一,惠及全体市民。大竹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南城大道张俊松摄影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
从特色突破到全国示范
大竹县立足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突破要素制约,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亮眼成绩,成功跻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行列。
广子村高炼辉摄影
在示范引领方面,大竹县斩获两项全国级殊荣。其一,作为产业类联系点,成功入选全国100个、全省仅4个的“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其二,在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次绩效评价中勇夺全国第一,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标杆典范。
经验推广成果显著,大竹县两次在重要会议上分享乡村振兴“大竹经验”。其“全方位挖掘资源潜力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给”工作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推广,为全省、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特色产业发展上,大竹县精心擦亮六张“金字招牌”。大竹醪糟、糯米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苎麻、白茶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苎麻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园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建成,全省唯一的蜀水稻虾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依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31元,增长6.8%,位居全市第一,切实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路。
乡村建设创新突破,大竹县打造“三美”未来乡村。划定广子乡村运营改革试验田,创新采用“国企+村集体+市场主体”模式组建广竹村投公司,搭建共投共创共享平台,推动新村民与老村民深度融合。同时推出“赶村”文化新品牌,打造“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省乡村建设典范,获得省市领导高度认可。(供稿方 达州市融媒体中心 曹芮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