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王河镇:以网为格,筑牢监测帮扶网铺就乡村振兴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剑阁县王河镇:以网为格,筑牢监测帮扶网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04-28 14:3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精准监测帮扶是筑牢防返贫底线的“压舱石”。对于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王河镇而言,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多重挑战叠加,使辖区内部分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面临着返贫致贫风险。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王河镇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以“网”为格,精准发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人”在格中“走”,织密返贫致贫“信息网”。为及时收集返贫致贫信息,王河镇以“就近原则”为基础,明确16个村社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网格长、副书记担任监测员、72个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员。网格员每月不定时对村内重病重残、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家庭开展日常走访,以拉家常的方式深入了解家庭实际困难,重点关注子女教育支出、医保覆盖、重大疾病就医负担等问题,对排查出的短板弱项详细记录,筛选可能存在的返(致)贫风险线索,并及时将风险信息上报村“两委”,为村级后续核实研判提供依据。2025年以来,72名网格员秉持“铁脚板”精神,累计走访128户次,纳入监测5户23人,建立重点人群风险走访台账4套。

“难”在格中“帮”,搭建措施落实“帮扶网”

在因户施策帮扶实践中,王河镇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堵点难点”寻找“着力点”,积极探索激发农户内生动力的多元路径,通过“横向联动+纵向对接”机制,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根本性转变。一方面,聚焦脱贫户与监测户的实际困境,精准定位脱贫户稳定增收的梗阻点、监测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点,锚定帮扶工作的发力方向,同时结合两类家庭的劳动力结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一户一策”帮扶台账,确保帮扶措施与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另一方面,通过镇级部门横向联动,统筹资源推进帮扶举措落地:开发公益性岗位229个、落实庭院经济140余户、发展经济作物种植700余亩、以工代赈项目务工300余人、推荐就业岗位150余个;积极与县级部门纵向对接,申请防止返贫救助基金近6万元、开展以购代扶近3万元、爱心捐助2万元,切实为脱贫户监测户增收实施助力行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多劳多得的良好社会氛围。

“贫”在格中“消”,共筑稳定增收“致富网”

按照监测帮扶常态化管理要求,王河镇构建了“监测-帮扶-评估-退出”全流程闭环机制:每月组织镇村干部对帮扶成效开展“回头看”,对已消除风险的农户留足半年过渡期以防返贫反弹,对新增风险户做到“应纳尽纳”并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同时,立足镇域生态农业特点,精心策划系列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定期邀请资深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聚焦中药材、果蔬经济、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以现场示范、案例剖析等形式,向农户系统传授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节水灌溉等实用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农户农业生产专业水平。在推动产业融合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以中药材、果蔬经济、优质粮油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种植项目,并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为参与农户提供从选种到采收的全周期技术指导,助力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持续提升产业收益。

“情”在格中“系”,构建温情服务“幸福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王河镇村级监测网格员始终将辖区重点人群的冷暖挂在心间,以常态化走访为纽带,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困难党员、孤寡老人、困难儿童、低保残疾人员等群体,网格员坚持定期走访慰问,第一时间掌握生活近况,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小到为老年人上门协助完成手机养老认证,大到协调解决家庭生活难题。今年以来,累计为20户残疾、低保困难家庭提供精准帮扶,帮助完成30个“微心愿”,让社区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通过暖心服务、多彩活动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社区治理的精准度得到双向提升,构建起有温度、有质感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王河镇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监测帮扶机制,持续优化、深化、细化各项举措,充分挖掘黄裳历史文化底蕴与农业产业潜力,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多元化产业转型,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决心,开展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供稿:剑阁县王河镇人民政府 杨富民)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