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首个《智慧社区实践报告》出炉 万科物业推出24小时“AI大脑”
近日,成都万科城臻园项目监控室值班人员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发现一名人员在车行出入口长时间逗留并来回行走,存在安全隐患。监控室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巡逻岗前往现场,迅速对该人员进行劝离。AI摄像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提示工作人员,再次有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除了摄像头,该小区还有出入通行、消防传感器等多种智能设备,它们背后是一台名为“灵石”的服务器在默默运作,如同24小时在线的“AI大脑”。一旦出现电动车进电梯、儿童单独乱跑、老人摔倒、垃圾堆积、周界围墙入侵、楼内产生明火等50余种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安排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处理,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困扰。
图为:成都万科城臻园项目的“AI大脑”自动识别出车库出入口人员逗留
4月25日,在2025中国物业服务力暨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克而瑞物管联合万科物业,共同发布行业首份《智慧社区创新与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万科物业“人+机器+远程运营”的物业服务模式已在全国3000多个小区落地,基本覆盖居民生活的所有服务触点,引领行业智慧化探索,具有先进性、普适性、示范性。并且凭借“AI大脑”,拉开了中国社区治理的智能革命序幕。
图为:《智慧社区实践报告》部分内容
“灵石”加持:3000个小区的数字化生存探索
技术落后、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薄弱……《报告》指出,智慧社区建设面临一系列难题,迫切需要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万科物业在全国3000多个小区,投入了AI摄像头、出入通行、自助客服、设备传感器(消防、电梯、用水等)等相关的智能设备,完善网络和各类数字化平台研发,搭建起统一运营的智慧服务平台,管理和监督现场的服务质量。
从一个小区到3000多个小区,万科物业如何保障服务标准统一?其在武汉设立的全国数字运营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小区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消防、用水、电梯等)收集数据,该中心能够自动分析这些数据,并实时发出预警,及时避免安全事故。遇到台风、暴雨、冰冻等特殊天气时,还可以实现统一调度管理,确保每个小区都能随时应对。
万科物业相关产品负责人透露,搭建小区现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远程实时监督服务,构建起“人+机器+远程”高效服务模式,是万科物业智慧社区长效运营的基石。
去年开始,万科物业在小区打造了“AI大脑”(灵石边缘服务器),自动整合所有智能设备的数据,24小时监测小区人员、车辆、安全、环境、客户服务等动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迅速识别发出预警,同时分析解决方法,通过智能工单系统快速安排合适人员处理,将整个服务流程编织到一张高效运转的网内。过去的人工巡检需30分钟以上,而“AI大脑”在5秒内就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确保问题无遗漏。
智慧服务落到五大实处:满足住户300余项生活需求
《报告》强调,智慧社区建设需落到实处。万科物业聚焦安全、生活、环境、服务响应和社区氛围五大领域,将智慧服务融入300余项小区触点,为居民打造宜居宜心的家园。
下午时分,成都万科物业服务的一小区智能监控系统识别到一名住户推电动滑板车进入电梯间等待电梯,随即触发安全警报。监控室值班物业人员收到系统提示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对住户进行劝阻,告知其电动滑板车进入电梯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住户表示理解并配合将车辆移出电梯。事后,项目物业团队在电梯内及公共区域张贴重申“电动车请勿进电梯”相关的安全提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共同维护小区安全。
图为:成都万科物业在管小区的“AI大脑”自动识别出电动滑板车进电梯
“AI大脑”不仅在安全防护上表现出色,还时刻监督着小区的每个角落。摄像头识别机动车违停,通行设备显示异常访客进入小区,传感器监测到电瓶车棚温度过高……从发现状况,到分析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再到自动连接智慧工单,安排合适的人员处理,整个流程在20分钟内高效完成,为居民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此外,万科物业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用水安全、排污堵塞和电梯安全,保障居民生活无忧。借助智慧物业服务机凤梨一号和“住这儿”APP,提供24小时服务,快速响应居民需求。同时,采用智能清洁设备提升保洁效率,精准绿化养护节约资源,营造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
报告披露,万科物业在智慧社区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技术成果,已累计获得71项专利和259项软件著作权。“这不是某家企业的独角戏”,克而瑞物管专家张兆娟认为,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社区治理模式的革新。AI大脑让巡检智能化,大语言模型整合数据助力决策,智慧服务平台变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感知,推动社区治理从“人力密集型”迈向“数据驱动型”。这不仅为物业行业开辟了新增长极,更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可扩展的基层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