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首例!达州市二医院完成“双神经替代移植术”治疗重度面瘫
近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邓武生博士团队在川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面神经-舌下神经-颈襻神经联合吻合移植手术治疗重度面瘫,成功为听神经瘤引起重度面瘫的患者解除病痛。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在颅神经疾病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为更多面瘫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例患者35岁,1年前因听神经瘤术后引起面瘫,导致右侧眼睛完全不能闭合,口角向左侧歪斜。神经电生理提示面神经功能基本丧失,闭眼露白超过1cm、眼睛干涩、流泪、面部僵硬、鼓腮漏气,口角运动时严重歪向左侧,诊断为“面瘫6级”,属于重度面神经损伤。患者曾接受针灸和康复治疗,病情却未见明显改善,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能恢复患者面部肌肉功能的同时,避免暴露性角膜炎和肌萎缩,神经外科副主任邓武生博士团队讨论决定采用前沿技术,为患者行面-舌下-颈襻神经吻合术。舌下神经用于面神经重建主要基于两者解剖位置邻近,粗细相仿,功能上同为运动神经并存在一定交互,因此决定用舌下神经替代面神经功能。但由于舌下神经替代后会引起部分患者舌肌萎缩,故用颈襻神经重建舌下神经,避免舌肌萎缩引起的并发症。
术中,主刀医生邓武生博士精准确认面神经主干、舌下神经主干和颈襻神经,顺利使用比头发丝还细小的线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颈襻神经与舌下神经分别进行了端端吻合。
术中神经显微吻合
术后,患者意识清晰,言语流利,四肢活动自如,未出现新发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自觉闭眼动作较术前改善,因面神经修复术后有半年恢复期,半年后面瘫情况会有较为明显改善。
神经外科副主任邓武生博士介绍,面瘫常见于病毒感染所致的面神经炎、颅脑损伤、颜面部损伤、后颅窝脑膜瘤、面神经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及腮腺肿瘤等疾病。根据面瘫病因和特点等多种因素,目前面瘫修复手术需要个体化制定。基本上各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只要在合理的时间窗内(一般为损伤后2年以内,面肌无明显萎缩,神经肌肉接头保持功能,面神经无大范围纤维化),都可以有合适的治疗方案,使重度面瘫恢复到轻度面瘫。
面神经损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面瘫发生的原因和损伤特点,可有面舌下神经吻合术,面舌下神经架桥术,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经中颅窝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各分支与咬肌神经、舌下神经的吻合、架桥术,术式复杂多样,操作精细,其标准就是根据面神经的损伤范围和性质,确定合适的面神经修复方案。
专家简介
邓武生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颅脑损伤、脑出血和颅内常见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攻功能神经外科的精准和微创治疗,尤其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扭转痉挛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立体定向脑出血微创手术,颅内深部肿瘤活检手术,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癫痫病灶切除、立体脑电图植入及评估、标准前颞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刺激术等),肢体偏瘫手术,糖尿病足神经调控手术,昏迷促醒外科治疗等。主持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1项,先后参与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坐诊科室:神经外科
坐诊地址:第二住院楼三楼306诊室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
坐诊科室:癫痫及帕金森病门诊
坐诊地址:门诊大楼西区二楼215诊室
坐诊时间:周四上午
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于2001年建科,在达州市最早独立成科,20余年来,神经外科发展快速,在医、教、研、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成绩斐然。目前,系达州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副主委成员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学科联盟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9人,其中:医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1人;2名医师曾分别在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医学院、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或工作。护士19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11人,副主任护师3人。科室现有编制床位50张,另有神经ICU床位20余张,康复中心后续治疗床位60余张,科室设有独立病房、党员示范病房。
科内设有颅内肿瘤组、脑血管病组、功能神经外科组、颅脑外伤组4个亚专业组。2006年在达州市率先成立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电生理技师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术中监测方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近年来,科室开展的手术大多为微创手术,如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显微镜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前床突脑膜瘤切除术、脑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经侧裂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视神经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等。
近年来,科室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2项。(供稿方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