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变"金田" 河岸成景观 四川万源创新治理守护南水北调水源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任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2023年9月起,万源对任河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植被修复、护坡加固、生态护岸等措施,如今,综合治理已全面结束,治理面积达107平方公里。
在万源市大竹镇兰家坪村,村民们正在改造后的梯田里耕地、栽种玉米。随着兰家坪村坡改梯排水沟建成,标志着万源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全面竣工。坡改梯后的田块坐落在大山间,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以前一下雨庄稼就被冲走的状况。
万源市大竹镇兰家坪村村民杨善卫:以前挖个洋芋就要滚下河。现在坡改梯后农业能够机械化生产,节约劳动力。如今河水更清亮,我们老百姓也有了可靠致富的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任河在万源境内长35公里、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任河流域治理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质量和可持续性十分重要,也是川陕渝三省市生态保护与区域协作的关键。从2023年9月起,万源启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以“1+2+N”模式进行,即以任河为主线治理两岸生态,辐射N条支沟,综合治理面积达107平方公里。
万源市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罗强:我们的工艺采用的是宾格石笼、浆砌块石等生态护岸方式,固土防水护田保肥;在河流两岸已裸露的山坡处补种60万株茶树和20万株金银花等植被;将坡度低于25度的坡耕地改为梯田,25度以上的采用林地封育治理,禁止开垦,让护岸工程形成“固岸—疏渠”的立体治理,既防土壤流失又保水流畅通。
任河发源于渝陕交界的大燕山,流经万源大竹镇,于大巴山腹地勾勒出一道奇特的弧线,最终在陕西省紫阳县城汇入汉江。这条自南向北“倒流”八百里的长江二级支流,每年向丹江口水库输送近23.54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的5.96%。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通过综合治理,如今的任河流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质、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万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志华:我们将加大对万源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任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工作转换指导,进一步推广水土保持先进技术,积极向上争取,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度,保障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供稿方 万源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