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直立倾斜试验,精准破解“晕厥之谜”
近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完成本区首例直立倾斜试验,标志着医院在晕厥病因诊断领域迈入精准化、规范化新阶段。这一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区域内心源性晕厥与神经介导性晕厥鉴别诊断的空白,为反复晕厥、头晕患者带来福音。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平卧后迅速站起来时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只要立即平卧或坐下,症状很快就消失了。还有一些人的反应更剧烈,甚至出现摔倒、意识丧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原来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造成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常见的一种不明原因性晕厥。如果发生不明原因晕厥,在压力大、疲劳、拥挤、闷热环境中尤其容易发作的,特别是年纪较轻的患者,要警惕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建议及时到医院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原因。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这一问题,可以用一项特殊检查方法——直立倾斜试验。
病例一:一位70岁女性患者,因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作意识障碍,每年2—3次,患者因反复出现晕厥症状而深受困扰,进而选择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就诊。在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出汗并晕厥,最终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
病例二:一位43岁年轻女性,于4月15日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1次,持续时间不详,意识恢复后患者发现有小便失禁,感头晕乏力,伴恶心呕吐,遂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查头颅CT、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肌酶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在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患者同样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出汗并晕厥等症状,最终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
发现症结所在之后,该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刘盼副主任针对两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解决了患者难题。
直立倾斜试验是检查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利用直立倾斜床将被检查者的体位从平卧位迅速变为倾斜位,监测患者检查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甚至晕厥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检测的金标准。该试验在疑似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位高血压、心因性假性晕厥、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不明原因的反复跌倒、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就是让患者躺在特殊的检查床上,处于舒适的平卧位,随后,检查床会在较短时间内,比如在15秒左右迅速调整到特定的倾斜角度,直立倾斜75度站立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密切且实时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变化,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就能看看静脉血管是不是在乖乖“工作”,还有会不会出现心率突然变慢、血压“嗖”地下降,甚至直接晕过去的情况。
为何要做这个试验?晕厥,这个看似简单的“晕倒”动作,背后的原因却可能复杂得像一团乱麻。直立倾斜试验就是那个能帮大家把这团乱麻理顺的得力“小帮手”。通过这个试验,医生就如同拥有了“透视眼”一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供稿: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