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赏花经济”,桂花镇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春天来了,桂花镇的菜花、樱花、桃花等相继盛开,形成一片花的海洋,迎来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据统计,今年入春以来,桂花镇接待游客达1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30%。
近年来,桂花镇以花为媒、以旅兴业,通过整合花卉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深挖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赏花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桂花镇以“四季有花、全域可游”为目标,创新实施“环境优化+风貌改造+IP植入”三维升级策略。通过打造樱花山庄、花花世界等沉浸式赏花区,配套建设乡村驿站、野奢营地等特色空间,构建起集观光体验、主题消费、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花漾文旅”全生态圈。
一到春天,位于利济村的“七彩云霖”田园美学综合体尤为亮眼——200亩七彩油菜花海以大地艺术形态呈现,铺展成金色“花毯”,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三圣村白鹭山300余亩樱花灿若红霞,粉色花海与赏花亭、观光道相映成趣,成为热门打卡地,不少游客“闻”香而来,自拍、赏花、游玩,穿行在“花海”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丰乐社区的桃花山则以“汉服游园”为主题,重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浪漫意境。
“每年花开时节,我都会带着孩子和父母来这里看花,在赏花后留宿一晚,享受悠闲时光。”来自成都的游客刘洪平带着老婆孩子,和众多游人在花林里拍照打卡。
为了串联起梯次绽放的四季花景,桂花镇科学规划花期时序。“每年5月,鹿野花塔500余亩绣球花将陆续盛开,还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桂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7年的培育,鹿野花塔成为了全川最大的绣球花观赏基地。盛夏赏绣球与春日赏桃樱无缝衔接,既延长产业周期,更以“农旅融合+文化赋能”模式激活全域经济,打造出乡村振兴彭州样本。
为了让“流量”变“留量”,桂花镇还在配套建设上下足功夫。拓宽修缮的观光道路如血脉连通各景点,统一停车场破解停车难题,乡村驿站与野奢营地点缀其间。
“赏花经济”如何做大做强?仅靠花的颜值,远远不够。桂花镇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与跨界融合,创新“赏花+美食”“赏花+露营”“赏花+研学”“赏花+康养”等多元发展模式,延伸“花香产业”,推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闭环,带动旅游综合总收入达500余万元。
在500年非遗桂花土陶遗址上,桂花镇创新打造文化主题露营地——桂香营地。作为“赏花+研学”的典范,桂香营地在三圣村绽放独特魅力,通过“古窑遗址研学+陶艺工坊体验+林间星空露营”的复合模式,让游客白天可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拉坯制陶,夜晚在百年桂花林中体验星空露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的跨时空对话。
以全市“龙门春天山花季”为统领,桂花镇还开展“春游桂花”农商文旅促消费活动,各种赏花活动密集举行,“赏花经济”借“花”绽放,不仅成就了游客的“诗和远方”,也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我们紧密结合区域‘三区三廊’产业布局,推出赏花动线,串联三圣寺、桂花龙窑等30个消费场景,并通过举办桃花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桂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彭妹妹,“在花会期间,我们还设置农产品展销区,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以花为媒绽放“美丽经济”
农文旅融合激活“一池春水”
桂花镇深耕“赏花经济”
绘就彭州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