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 放心用⑨|从土壤到餐桌 成都企业致力于提供绿色农业解决方案
走进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办公所在地,一张张以绿色为底色的资料墙,无不体现着企业“为耕者谋利让食者安心”的愿景。
从1999年成立至今,这家在成都扎根、从成都出发的企业,始终致力于天然源生物制剂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步成长为中国农业生物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从土壤到餐桌,我们致力于提供绿色农业解决方案,构建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成都,不仅是我们发展的起点,更是我们走向全国、迈向国际的坚实后盾。”在公司全球战略与市场副总裁、中国区商务运营副总裁李亚东与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的讲述中,一个链接科学与自然,创造可持续农业未来的故事逐渐铺陈开来。
6S生物低碳技术应用服务体系正式亮相
助力实现农产品“0农残”
4月1日,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内,一场由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成都造”生物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会如期举行。
应用会上,新朝阳正式对外发布健康植保6S农作物生物低碳技术应用服务体系,以“0农残”健康植保服务,提升农业产业价值。
什么是“0农残”?健康植保6S农作物生物低碳技术应用服务体系有哪些内容?采访中,任丹表示,“0农残”是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未检出农药残留视为“0”。健康植保6S农作物生物低碳技术应用服务体系,对作物实行从“土壤到餐桌”全程生物技术管理,最终实现农产品的“0农残“。其中包含土壤环境修护与土壤健康管理,作物全生育期生长调控与逆境健康管理,作物健康与生物防治应用,作物营养健康与品质提升管理,作物产量提升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和储藏安全技术应用与品牌化销售服务等农业生产从“土壤到餐桌”六大方面。
从土壤到餐桌,这项体系的推广绝不是企业一己之力可以完成。“我们希望联合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级政府、各地农业管理和推广部门,以及广大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和农场主,共同推动‘健康植保作物生产标准’的建立、落地与迭代。”当天的应用会上,任丹期待地说。
可喜的是,从正式发布该应用服务体系至今,大半个月时间里,一系列合作就已经在推进当中。
持续研发投入建立起技术护城河
核心代表产品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
1999年公司成立,同年首个天然芸苔素获证上市;2002年全国首个土壤调理剂由新朝阳首登上市;2013年与全国农技中心合作启动全国推广8S作物全程标准化健康管理体系;2018年土壤修复类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全球首家实现植物信号分子调控剂冠菌素产业化,并获得全球首次原药和制剂登记;2025年,发布健康植保6S农作物生物低碳技术应用服务体系……
26年来,新朝阳取得多项研发成果,研发的项目、技术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神农中华奖等国家、部、省级科技奖项十余项,已申请专利200余项,已授权国内外专利140余项。企业也因此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每年都将不低于营业收入12%的比例投入到科研创新中。这种高强度、长期性的投入,为我们在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土壤修复等领域的持续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任丹说。
持续研发投入建立起技术护城河,也让新朝阳的市场开拓之路越走越宽。以新朝阳在绿色农业领域的核心代表产品——天然芸苔素为例,据李亚东介绍,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植物提取物方式登记的天然来源芸苔素,同时也通过了美国有机认证,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上百种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已与先正达、拜耳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同时我们也在全球多个重点农业国家推进以天然芸苔素、冠菌素为代表的生物制剂的登记、专利保护和应用技术落地,市场开拓,未来会重点布局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高价值农业市场,与更多国际伙伴携手,把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理念带到更多地方。”李亚东说。
从研发投入到市场开拓,再由良好的市场表现驱动进一步研发投入,二者已经形成正向促进。
一个好消息是,公司位于蒲江的生产基地,所在的工业园区里有超过4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已然成为现实,本地化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除了蒲江生产基地的研发中心一期,在天府国际生物城,新朝阳研发中心二期正在装修,今年将投入使用。研发中心二期将更偏向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AI技术在生物技术端的应用等前沿领域,研究方向将进一步放大。目前,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谈及当下与未来,任丹露出满意的微笑。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