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无止境,一名内镜医生的28年“蜕变”之路
右手持镜,左手操纵,动作翻转间,患者体内健康隐患被祛除……这样的场景,在古蔺县人民医院内镜室主任曾栗手中每天都在上演。
初入行时,曾栗手中这根细细的内镜,更多是以“看”为主的检查手段。设备升级后,内镜又成了她手里的微创“手术刀”。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曾栗和她的团队也在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内镜手术,将消化道肿瘤扼杀在萌芽状态。用内镜帮助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找出病因,通过规范治疗重拾生活希望。
从医28年,曾栗俯下身,弯下腰,做患者的贴心人,以精湛的医技收获许多荣誉:“优秀员工”“先进个人”“共产党员示范岗”……这些称号,无一不是她一步一个脚印留下的职业生涯印记。
从医28年:“镜”艺求精,刻苦钻研业务
当一名医师,主要是受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和母亲的影响。1997年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后,曾栗先后在内科、儿科工作。那时候,母亲总在耳边念叨“年轻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2004年,曾栗回泸州医学院进修一年后,于2005年来到内镜室工作,在内镜室一干就是20年。期间多次到上级医院内镜医学部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内镜下诊疗技术水平,也促进了医院内镜室的不断发展。
内镜操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一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背后,离不开一次次的反复练习。
“最开始是在老师身边看,在模拟机上练习,动作熟练后由老师指导给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曾栗回忆,根据要求,内镜医师要做够200例胃镜后才能做肠镜,胃肠镜超过500例后,才能接触像息肉切除等更为复杂的治疗。
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基础,而丰富的临床经验则是发现患者真正问题的关键。采访中,曾栗回忆起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患者。
几年前,重庆到古蔺经商的肖先生因胃疼来医院检查,曾栗通过胃镜发现其胃窦出现溃疡,怀疑有癌变可能。但医院当时未开展内镜下活检,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检查,确诊为胃早癌。幸好发现及时,手术后3个月后肖先生恢复健康,他为此专程回古蔺,感谢曾栗医生的及时“预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曾栗的建议下,古蔺人医先后添置了内镜下活检、内镜下异物取出等相关设备,内镜检查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曾栗也没有停止过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为更好地检查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早癌的筛查率,曾栗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研习相关文献和书籍,购买相关网络课件进行自学,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院内院外的学习培训以及省市级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
在曾栗看来,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病情的诊断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作为支撑,否则遇到病变也会“视而不见、见而不识”。
“镜”无止境:镜下“出刀”,解难题、抢生机
人体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以及直肠和肛门组成,包含超过20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是人体最多元化和最复杂的系统之一。面对各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准发病部位,是内镜医生的基本功。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及内镜手术器械不断升级,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像侦察兵一样“窥探”病灶,又可以精准“出刀”,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内窥镜,曾栗在纷繁复杂的消化道症状中,能精准、快速地找到病变部位,帮助患者祛除病痛,让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今年初,古蔺王先生反复出现嗳气、腹胀等不适,精神和食欲也大不如前。通过内镜检查,曾栗发现患者贲门出现病变,其症状疑似上消化道早癌,通过无痛胃镜下活检,诊断为“早期贲门癌”。但王先生对诊断结果心存疑虑,以为医生是“吓唬”他。抱着质疑的态度到上级医院复查,再次确诊,随后回到古蔺进行内镜下手术,避免癌症进一步恶化。
出院后,心有余悸的王先生为表达对曾栗医生的感激之情,特意为古蔺人医内镜室送来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锦旗。“要不是曾主任早发现,这个病拖下去就治不好了……”
“早癌与晚癌,一字之差,却关系着一个患者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在曾栗看来,王先生这面锦旗,传递的不仅是患者对医院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院医疗水平的重新审视。
如今,古蔺人医已成功晋级“三甲”。在曾栗的带领下,内镜室检查项目从当初只能做普通胃镜检查到现在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从每日只有1条内镜到现在的10余条内镜,医护人员也从2人增加到现在的10余人。同时,科室内镜技术开始应用于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微创治疗,颠覆了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方式。
古蔺人医搬迁至新院区后,内镜室重新进行了合理规划,目前,已将耳鼻咽喉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消化内镜整合成立内镜中心。从诊到治,从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从消化道管腔内到管腔外,一条内镜,在曾栗和团队成员的手中,将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医者之道:以德为本,真诚服务患者
“忙”是曾栗平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她平均每天要接诊三十多个做内镜的患者。其中,有的是因为消化系统不适需要做胃肠镜,有的是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的是做体检……
古蔺城区的王阿姨到医院体检,无意中说起自己经常感觉胃部不适。曾栗便建议她查个胃镜看看。检查发现,她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胃窦体交界处有边界清楚的微凹陷灶,染色后放大观察为早癌表现,活检病理进一步证实为黏膜内癌。
“幸亏发现得早,内镜手术可以切除病灶,如果没有这次胃镜检查,后果不堪设想。”曾栗说,王阿姨住院后,她为其进行内镜下胃粘膜下剥离术,切除早癌病灶,患者术后4天就康复出院了。
消化道癌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对治疗非常重要。而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早癌,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费用低……“我荣幸的是,这些年用内镜技术为部分患者查出消化道早癌,并通过内镜微创手术达到了治愈效果,免除了他们今后做开腹手术的风险。”曾栗为自己能用手中的内镜挽救患者生命而自豪。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固然重要,但作为医生,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必不可少。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曾栗作为一名医者的信仰和理念。她常说“我们不能掌控生死、但是只要尽力而为,不管结果如何,就能问心无愧。看到病人通过诊疗能够更好更快地康复,就是最开心的事。”
作为一名党员,虽然工作繁忙,曾栗也常抽出周末的休息时间,跟随医院志愿者团队下乡进行义诊、科普宣传;通过科普讲座,让更多人关注到消化系统健康。同时呼吁大家,要重视消化道早癌筛查,提高守护胃肠健康的意识。
社会飞速发展,医学不断进步。作为一名专业内镜医生,曾栗的信念就是要跟上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尽己所能,守一方“镜”地,探镜下乾坤,铸医路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