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非公经济市场治理体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彭州样本”
在四川成都彭州市,全国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日均人流量超3万人次,年交易额逾千亿元。这片“中国西部菜都”的热土上,活跃的市场主体与高效的治理服务共同书写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依托西部菜都社会治理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彭州以法治化、数字化、协同化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营商环境服务体系,为全国农产品市场治理提供了“彭州样本”。
法治护航,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面对市场内复杂的矛盾纠纷,中心创新设立“蔬香法庭”与“巧姐党员法官工作室”,将司法服务前移至交易一线。2024年,蔬香法庭以“快立、快审、快执”模式处理涉农纠纷1481件,成功率高达98%,平均解纷时间仅2小时,极大保障了商户资金流转效率。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难题,中心联动执法部门推出“信用修复指导”服务,帮助商户化解行政处罚对经营的影响,2024年累计修复企业信用记录120余例,重塑市场信任机制。
政务协同,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办事痛点,中心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分散于18个职能部门的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清单,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流转、结果集中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建立“需求响应—任务分派—联席会商—跟踪督办”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领域问题“一窗统管、协同处置”,推动政务服务从“物理集中”向“化学融合”跃升。为提升服务效能,中心创新推出“网格化+政务服务”机制,划分市场专属网格并配备专职服务团队,通过定期走访、集中会诊等方式前置化解经营难题。
数字化与智能管理,激发市场新活力。彭州在西部菜都建设中积极引入数字化与智能管理手段,智慧农贸市场系统全面落地,电子支付、智能称重、可追溯系统等广泛应用。电子支付的普及,提升了交易效率;智能称重设备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可追溯系统让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清晰透明,增强消费者信任。数字化与智能管理手段的运用,不仅优化了市场交易流程,还助力彭州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2024年,彭州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位列全国前列,数字化与智能管理功不可没。未来,西部菜都社会治理中心还将深化“智慧治理”模式,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溯源,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发展。
人文浸润,营造包容共赢的社会环境。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治理细节。濛阳街道在属地社区、市场管理方、网格力量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下,组建“社区工作者+市场管理方+网格员+志愿者+微网格长”组成的“蔬心”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非公经济农贸市场治理新路径。服务队围绕商户现实所需,深入开展托育照护、法律宣讲、安全教育等精准服务,推动商户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同时,依托心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支持,孵化“蔬心”暖心志愿服务队,引导商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治理格局。行业协会等力量也积极响应,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从纠纷调解的“分秒必争”到产业创新的“百花齐放”,彭州西部菜都社会治理综合治理中心以法治化定规则、以数字化提效能、以人性化暖民心,实现了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这片承载着“中国菜篮子”重任的土地,正以治理现代化之力,书写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