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仪陇: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南充仪陇: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2025-04-15 15:3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仪陇县举行专家人才座谈会。(资料图)马永红摄

近年来,仪陇县持续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建机制、优招引、创平台、强服务,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体系,真正实现了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人才工作稳中向好,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聚焦发展靶向引才

4月9日上午9时许,在仪陇县总医院医疗中心院区的针灸康复病区,副院长董勤建带领科室成员穿行于各个病房之间。“脑出血引起的偏瘫是神经功能缺损的常见表现,在康复治疗中,我们必须基于个体化评估,同时考虑神经修复、功能代偿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方案。”董勤建一边分析,一边用洪亮的声音向科室成员讲解。

董勤建是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计划”基层卫生拔尖人才,仪陇县“帅乡英才”。2013年,他作为医疗型紧缺人才,被引进到仪陇县人民医院,担任学科带头人,创建了该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董勤建调至仪陇县中医医院担任副院长,并担任针灸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带领该院针灸康复科创建省重点学科。其间,他为仪陇县人民医院引进包括肌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关节腔注射、中医微创技术、PRP技术、肌筋膜注射疗法等30余项新技术及新项目。由他创建的运营管理模式为科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生及康复治疗师。目前,该科室设置病床220张,年服务超30万人次。

“吸引紧缺急需人才不仅是短期内填补空缺的策略,更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通过精确引进人才,我们能够弥补关键领域的技能缺口,并发挥这些行业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整个领域人才的培养。”仪陇县委组织部人才股股长王稳表示,近年来,仪陇县专注于发展重点领域的靶向引才工作,在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成功招引425名紧缺急需人才。

据介绍,2024年该县举办“才聚德乡智汇仪陇”人才专场推介招聘活动4场,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60人,签约医学硕士28名、本科规培生6名。柔性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眼科学科带头人郑燕林、重庆大学肿瘤放射治疗专家靳富教授、西南大学资源环境专家李振轮教授等博士团队6支38人。围绕“一主一特”产业人才需求,举办县属国企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组织52家重点企业参加“激荡青春创业南充”高校专场招聘会、西华师范大学春季就业双选会等人才招引活动,为企业招聘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等产业人才100余人。

搭建平台悉心育才

“如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价值倍增?仪陇县坚持‘以用为本、培用结合’的理念,通过搭建事业平台、优化成长生态,让人才既能‘放手干’,在实战中施展才华,又能‘向上攀’,在持续培养中突破能力边界,从根本上破解‘重引进轻培养’的困局。”王稳说。

景瑞军是仪陇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先后被评为仪陇县首批“领军人才”、仪陇县第二批“帅乡英才”,2017年度南充市对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由他摄制的微电影《远山》荣获四川省新闻奖新闻纪录片类一等奖,短视频《立秋》获得“发现南充美主题宣传”新媒体作品一等奖,“景瑞军工作室”荣获2024年全国百佳“优秀全媒体工作室”。

“在县委组织部的温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成立了个人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不仅为我提供了‘干事的舞台’,更营造了‘成长的沃土’,让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突破瓶颈、锤炼本领。”景瑞军说。在这里,他既能立足岗位职责,又能跳出工作看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取得的系列成果让他深刻体会到,搭建的不仅是平台,更是一个让人才“破茧成蝶”的生态圈。

王稳介绍,在人才培育方面,仪陇县坚持“精准滴灌、靶向培养”的理念,构建了立体化培育体系。根据人才专长建立个性化工作室,搭建实践平台;针对性新设特色科室,拓展发展空间;选派优秀人才赴先进地区跟岗锻炼,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研修,强化素质提升。通过这一整套“平台+机会+培养”的组合拳,让人才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仪陇县不仅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着眼于工业产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育。通过促成四川东阁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胡吉明团队的合作,成功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仪陇县高级技工学校与仪陇经开区内的四川德创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四川讯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首批“订单式”定向培养的加工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达到21人。同时,组建了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专家服务团,共计15支队伍,超过1200名成员,并建立了仪陇县电商产业园、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县翰林实验学校3个市级人才分联盟点。

精细服务培优留才

4月10日清晨,在仪陇县双胜镇的勇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郑勇旗正带领农机手们仔细检修并保养即将投入田间作业的旋耕机。

郑勇旗,来自四川眉山,于2011年在仪陇创立了勇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引领合作社成员采用科技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方法,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农业全程机械化、粮油和蔬菜种植、瓜果和中药材栽培,水产和家禽养殖等。合作社成员已发展至5000余户,拥有10余个分社。郑勇旗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种植致富带头人,南充市第二批果州产业英才,并多次获得省市县级种植示范先进奖。他注册的“勇旗”大米商标品牌被评为全国十佳绿色健康品牌。

作为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郑勇旗选择在仪陇扎根深耕15年,这既是个人情怀的坚守,更是仪陇县“尊才、爱才、成就才”人才生态的真实写照。“从技术推广到产业孵化,从资金扶持到生活关怀,仪陇提供的不仅是政策,更是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郑勇旗感慨道。在农业技术服务中,他获得了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撑;在产业项目落地上,享受到“一对一”的精准对接;在事业瓶颈期,得到了及时的金融助力。这种全周期、多维度的支持体系,让他实现了从普通业主到产业带头人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发展理念。

“引才聚才只是第一步,育才用才考验智慧,而真正见功夫的,是让人才扎根成长、安居乐业的本事。”王稳说,我们拿出实招硬招,既打造“如鱼得水”的发展生态,又营造“如沐春风”的生活环境,通过精细服务、精准施策,真正让人才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近年来,仪陇县建立了“线上办理+服务专窗+人才管家”人才服务模式,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人才关心的难解事项。举办“致敬青春·‘仪’路有你”“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情定园丁”“‘音’为有你·仪陇不一‘YOUNG’”草坪音乐会等人才交友联谊活动。开展专家人才走访慰问、人才工作座谈调研,收集人才意见建议,并及时推动人才政策兑现落实。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