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在蓉召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在蓉召开

2025-04-11 15:4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9-11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在成都召开。大会旨在进一步完善氢能全链条布局,丰富应用场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氢能综合管理体系,促进形成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00余位专家学者、氢能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谋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大会重点推介了彭州市一桶油、一副药、一片天、一篮菜、一金山、一罐气“六个一”特色产业优势及目前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彭州依托“成都氢谷”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氢能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构建细分特色链条,推动落户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20个、总投资约37.8亿元,初步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氢能产业体系,成为成都重要的氢源保供地、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并在氢源供给、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环节形成了氢源品类“全”、制造工艺“新”、科创能力“强”等鲜明特色。

此外,为给在彭投资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暖心贴心服务,彭州市创新出台了《礼遇企业十条》,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依托“湔江茶叙”等政企沟通平台,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就企业、一呼百应”的鲜明品牌,构建了亲商、安商、富商的彭派营商环境和助企降本工作体系,让企业能够在彭州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大会特邀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清华大学教授杨福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秀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红梅等专家,围绕“电氢协同,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绿氢发展现状与思考”、“规模化氢液化储运关键装备发展与示范作用”、“电解质氢技术”等主题作专题报告。

据悉,“成都氢谷”年氢气产能达18万吨,产量占整个成都的90%以上,不仅可以满足成都全部、成渝地区40%的氢气需求,还可形成以氢气主导的全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四川最大、成都唯一的氢源制备基地。

会议期间同步举行成都氢谷产业生态发展研讨会。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陈霄、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张冲等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完善成都氢谷产业生态作了专题演讲。

据彭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速氢能全链条布局,全力打造氢能产业高地,彭州正在实施四川地区首个千吨级水电解制氢示范、四川石化炼厂制氢及提纯氢、艾尔普天然气裂解制氢、空气化工氢气提纯等项目,实现“灰绿蓝”氢全品类覆盖。每年可为成都都市圈输出具有市场价格优势的“灰、蓝”氢超18万吨、“绿”氢1860吨以及“6N”(99.99995%)高纯氢2000吨,已成为四川省最大、品类最全的氢源制备基地。同时,布局建设了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氢能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验证测试平台等创新平台,形成超5万平方米研发载体,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等领军人才团队,实施低能耗碱性电解水制氢、PEM电解水制氢等小试、中试项目10余个,成功发布千方级高压力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并投入产业化,推动氢能领域研发小试、中试、转化“全链贯通”。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