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源:以足球为笔,绘就乡村人才培育新图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汉源:以足球为笔,绘就乡村人才培育新图景!

2025-04-10 11:1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李果,1991年生,四川汉源人,汉族,中共党员,雅安市汉源县宜东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作为乡村教育人才的“领头雁”,他以10年坚守扎根山区教育,和团队一起将足球运动转化为乡村人才培育的“金钥匙”。在他的指导下,带领零基础的农村娃组建校园足球队,斩获省、市、县20余项赛事冠军,构建起“个人引领—团队协同—生态反哺”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宜东镇中心小学跻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让千余名山区孩子在足球运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逆向突围:从“一人拓荒”到“团队破局”的转型之路

2014年,放弃城区就业机会的李果回到家乡,在宜东镇中心小学担任数学教师。一次县足球赛的观摩经历,让他敏锐捕捉到山区孩子对体育的渴望——这里没有专业足球场,没有足球师资,却有一群在土坝上追逐皮球的留守儿童。他主动请缨组建球队,从数学教师转型为“足球教头”,开启了“一人一球队”的拓荒之路。

破局困境。面对“无场地、无师资、无经验”困境,在学校的支持下,他联合后勤主任带领师生用废旧轮胎、竹竿搭建训练设施,将凹凸不平的土坝改造成“趣味训练场”;联合其他教师将几何知识融入“游戏化训练”,让零基础的孩子们在传球、射门中掌握空间逻辑。

人才觉醒。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内向、自卑心理,李果团队创新“体育+心理”育人模式,将足球训练与心理疏导结合,通过分组对抗培养团队协作,用赛后复盘引导学生表达。女队员张梦琪从不敢与人交流的“内向少女”,在他的指导下入选四川省女足青训队,成为“足球改变性格”的典型案例。

系统培育:构建“选苗—育苗—成才”的乡村足球人才链

在李果牵头下,学校构建起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金字塔型”足球人才蓄水池。

全员普及夯基础。李果带领3名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山区校园足球教程,联合班主任团队推行“足球进课堂”,让每班组建男、女足球队各1支,每班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通过“班级联赛”实现“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累计培养足球人口超500人。

精英选拔育尖子。通过“校级联赛”选拔苗子,组建男、女各3支校队,制定“一日三练”计划(晨训体能、午训技术、晚训战术),引入视频分析、数据记录等专业手段。学生徐增瑞从一年级被发掘,经过6年系统训练,获评“四川省青少年足球十大希望之星”。

赛事历练促成长。球队以赛促训,屡创佳绩:2017—2023年蝉联汉源县小学生足球联赛六连冠;2020—2023年四次斩获雅安市锦标赛冠军;2024年参加四川省“贡嘎杯”获小学组第六名,打破雅安小学男足省级赛事历史;2025年晋级省“贡嘎杯”总决赛争夺冠亚军,刷新雅安校园足球全省最佳战绩。赛事突破不仅见证技术进步,更是推动山区足球教育从区域突围走向全省瞩目。

协同创新:打造“政策+平台+生态”的人才成长沃土

李果的成功,既是个人和团队奋斗的结果,更是地方人才政策与学校特色发展同频共振的典范。

政策赋能强保障。依托汉源县“人才十条”和“乡村教育人才计划”,李果等3名核心教练获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专项培训补贴等支持,2015年李果考取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成为县域少数拥有专业资质的乡村足球教师。

平台搭建聚资源。学校将校园足球纳入整体发展战略,省、市、县三级年拨5万元用于器材更新、赛事组织及教师培训,校内设立15万元/年专项经费,覆盖专业师资聘请、参赛保障、装备采购及球员奖励。近十年,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升级足球场、塑胶跑道等硬件,配足训练竞赛器材;以李果为核心启动“足球教师专项培养计划”,通过“内培外引+师徒结对”夯实师资,形成硬件、资金、师资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

体教融合育全才。学校推行“足球+”育人模式,将足球精神深度融入学科教学与素质培养:数学课堂分析比赛数据、语文课程撰写赛事报道,同时开展足球主题绘画、征文等活动,在提升球技的同时,培育抗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与文化素养。近三年数据显示,校队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达100%,体育特长生升学率较此前提升30%,实现“踢球”与“读书”双向促进的全能人才培养目标。

启示价值:乡村人才振兴的“李果样本”

李果团队的实践为乡村人才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情怀引领与机制保障并重。从李果的个人初心到学校“足球特色发展规划”,将个人理想转化为组织战略,通过制度设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特色培育与系统创新结合。立足山区实际,以足球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训练—竞赛—升学”全链条,实现“一校一品”到“人才集群”的跨越。

多元协同与生态反哺共振。政府政策、学校资源、社会力量形成育人共同体,既培育足球人才,更通过体教融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让乡村人才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发展”。

汉源县一个中心小学足球队,从土坝上的“草根球队”到省级赛场的“山区雄鹰”的蜕变,证明了乡村人才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以热爱为纽带,在政策沃土共同耕耘下开花结果。他们培育的不仅是球场上的追风少年,更是用协作精神、拼搏意识武装的时代新人。汉源县正以“李果团队”为起点,持续优化乡村人才生态,让更多“育人共同体”在基层一线扎根,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供稿方:汉源县委组织部 张国静)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