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助力米业全链条发展 | 四川南充仪陇:深山飘出稻米乡
大山米业有限公司的水稻基地。张梓睿摄
在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下,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与仪陇县携手共建现代化稻米产业体系,为丘区农业样板县建设注入新动能。通过全产业链帮扶,南充市仪陇县优质稻米产业实现从智能化育秧到品牌化营销的全链条升级,为“仪陇大山香米”品牌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让深山优质米香飘更远,走向全国餐桌。
智能化育秧推动现代农业升级
好山好水出好米。坐落于秦巴山脉南麓的仪陇县,得益于优质无污染水源的滋养,孕育出品质卓越的“仪陇大山香米”。其米粒油润如玉,晶莹剔透;米质坚实饱满,蒸煮后饭香四溢,口感细腻醇厚。据了解,早在2006就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然而,受制于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仪陇香米产业面临种植效益低、产量低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产能提升和品质突破。2021年6月,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启动,温州市龙湾区与仪陇县成功结对。龙湾区驻仪陇工作队多次深入调研仪陇农业产业,寻找突破口。
育秧育苗直接关乎水稻产量、质量以及农民的生产效益。推动育苗技术革新,实现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仪陇大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2023年,仪陇县投资约2256万元(其中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440万元),建成智能化育苗中心。中心配备了自动化育种生产线、数字化智能玻璃大棚、数字化节能薄膜大棚和循环运动式立体苗床架及智能育秧控制系统。
近日,在位于双胜镇的县智能化育苗中心,一层层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过段时间,这些秧苗就将移栽到稻田里。
“我们采用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该技术出苗快且整齐,较传统方法提前5-7天,出苗率高且均匀,更适配机器插秧。叠盘暗化技术还能减轻人工运输及补苗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损耗,节约时间与成本。”一名工作人员一边记录秧苗长势一边说。在一些区域,育好的秧苗通过自动传输带运出大棚,移至室外进行炼苗,最后被栽插到稻田里。
“目前,中心拥有两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主要开展社会化育秧、育苗服务。每日育秧能力达2.4万盘,完全能够满足1200亩水稻田的秧苗需求。今年,我们承接的水稻育秧订单已达4.72万亩,相比去年增加了1.72万亩。”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育苗中心现场负责人罗坤介绍。
仪陇县智能化育秧中心的建成投产,为“仪陇大山香米”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年,全县计划发展订单水稻4.72万亩,其中3.22万亩,覆盖马鞍镇、义路镇、观紫镇等17个镇。”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计划收购1.61万吨优质水稻,能满足仪陇县大山米业有限公司部分加工需求。
该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推动实施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加工销售)标准化生产模式,从源头确保了稻米品质的一致性,为打造“仪陇大山香米”区域公共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智能化育秧与订单农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标准化水平,更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大山香米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生产线上新大米产业再进阶
在仪陇经开区四川仪陇县大山米业有限公司,夜晚的车间格外忙碌,引擎的轰鸣声与传送带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工人们从原粮储存库房拉出一车车稻谷熟练倒入进料口,稻粒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翻滚、去杂、脱壳、筛选、抛光,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蜕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如珍珠般倾泻而出,装袋封口。
“去年,龙湾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注入900万元,专项用于大山米业生产线建设。这一项目的建成投用,标志着仪陇县优质稻米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大做强迈出关键一步。”仪陇县农业农村局东西部协作办公室主任王先华说道。
王先华介绍,长期以来,仪陇县的农产品加工环节相对薄弱,都是小作坊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市场缺口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仪陇大山香米”品牌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为此,建设优质稻加工项目,全面提升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了东西部协作锚定的目标。
生产线建设中,大山米业引入先进的加工设备与前沿技术,大米品质、口感实现质的飞跃,为消费者舌尖上的享受保驾护航。
“在特定楼层专属生产区域内,我们引入前沿生产技术打造的定制化胚芽米生产线,在全市也名列前茅。”大山米业公司负责人说,高精度胚芽保留设备大显身手,凭借对碾磨力度、温度的精准掌控,让胚芽米留胚率跃升至85%。
自项目建成以来,已生产优质大米680吨,带动周边水稻种植户增收;开展技能培训10场次,覆盖农户863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6名;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180户农户参与订单农业。
多渠道拓展市场大山香米销全国
上午8点,仪陇县大山米业有限公司的库房前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香米快速装车。这些大米即将发往浙江温州,通过龙湾区搭建的销售网络走进东部市场。
“这1吨送往龙湾区,都是他们帮我们对接的订单。”负责销售端的四川农新商贸有限公司副经理李敏一边核对发货单一边介绍,“自从仪陇和龙湾结对帮扶后,我们的销售渠道拓宽了,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在包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晶莹剔透的大米经过分装、称重、封口等工序,被装入印有“仪陇大山香米”的专属包装袋中。质检员随机拆包检查,确保每一粒大米都符合标准。“现在我们对品质要求更严格了,龙湾帮我们对接的都是高端市场。”质检员说。
与此同时,在仪陇县城,仪陇和龙湾联合打造的“仪陇记忆·德懋优品”选品中心里,不同系列、规格的“仪陇大山香米”被放置在货品展示架上。“这米煮出来特别香,我们家一直买。”正在选购的市民唐静说。远在千里之外的龙湾“德乡仪品”体验馆里,“仪陇大山香米”也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选购。
龙湾区还通过线上发力,多渠道拓宽“仪陇大山香米”的销售渠道。每年9月稻谷丰收、新米上市之际,浙川东西部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暨“德乡仪品·仪陇好物”金秋购物季系列活动在仪陇县要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个月。
“金秋购物季活动邀请电商主播和直播团队销售包括大山香米在内的仪陇农特产品,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去年的活动期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270万元。”王先华说道。
龙湾携手仪陇常态化举办各类展示展销和直播大赛,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的消费帮扶新格局,让仪陇优质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截至目前,“仪陇大山香米”通过消费帮扶销售500吨,销售额达1000万元。龙湾方面还通过“832”购物平台直接采购大山香米,实现销售额30万元。
从秦巴山区到东海之滨,龙湾与仪陇的东西协作,不仅让“仪陇大山香米”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餐桌,更带动了仪陇农户增收,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供稿方:仪陇县委 尹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