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 绘就乡村“业态融合”振兴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以花为媒 绘就乡村“业态融合”振兴卷

2025-04-07 15:5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以“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深耕“花田经济”,通过“一村一品”差异化布局、农文旅深度融合、品牌化运营等举措,将春日花卉资源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美丽”动能,走出了一条以花为媒、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庆岭镇油菜花:农旅融合激活“金色经济”

庆岭镇以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连片打造5000亩油菜花海,构建起“农业+旅游+文创”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的运营机制,整合土地资源,引入农业文创体验园等农旅项目,发展观光小火车、花海写生、农副产品展销等业态,春季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5万人次。游客的涌入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显著,通过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途径实现收入倍增,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

胜天镇李花:生态旅游催生“白色浪漫”

胜天镇千亩李花盛放时,漫山遍野如覆白雪,与古朴民居、金色油菜花交相辉映,成为川南春日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当地以李花节为媒介,吸引摄影爱好者、游客纷至沓来,打造“李花经济”产业链。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增设观景台、民宿集群,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升级。李花盛开期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全链条增收。

罗场镇山茶花:多元发展绽放“七彩产业”  

罗场镇林湖村以“四川省茶花生产第一村”为定位,创新“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培育“七彩茶花”等特色品种,种植规模达2万亩、300万株,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茶花产业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远销全国,户均增收2.5万元。同时,当地将茶花与茶叶种植结合,形成“茶+花”套种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打造出了“春赏花、夏采茶”的产业链条。

来复镇大雁岭茶园:绿色产业铸就“茶香富路”  

来复镇大雁岭茶园作为高县茶产业的核心区,以“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为轴线,通过“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茶园标准化建设与茶旅融合。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3万亩,年度茶业综合产值80亿元,茶农人均鲜叶收入1.9万元。茶园引入采摘体验、茶文化研学等业态,建成茶旅融合园区5个,形成“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的转型发展格局。

嘉乐镇桃花:花果联动绘就“粉色回忆”

嘉乐镇渔舟村以千亩桃花为媒,构建“春赏花、夏品果”的农旅融合模式。通过创建AA级景区“果城花乡”,配套农家乐、桃文化节等活动,将脆桃种植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同时,引入合作社统一品牌包装,拓展鲜桃销售渠道,并开发桃胶、果酒等衍生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桃花节”期间游客量同比增长4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超200万元;脆桃年产量达300万斤,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从“一朵花”到“一条链”,高县以花为媒,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强化党建,实现了多“业态融合”的链式发展。

(供稿方: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王佳佳)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