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寻鲜——井研王村镇集体村百余亩雷竹笋迎盛产期
仲春时节,井研县王村镇集体村的百余亩竹林焕发生机,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雷竹笋迎来了采收旺季,村民们抢抓农时采挖新鲜竹笋。
3月25日,走进集体村雷竹笋种植基地,能看到几名村民们手持铁铲,提着篮筐,在竹林中熟练挖笋,一铲一提,一根鲜嫩的竹笋便被完整挖出。刚出土的竹笋,很快被送往分拣区域,经过整理去尾、称重装袋,等待发往市场。
雷竹笋,又名早竹笋,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雷竹的嫩芽,因早春打雷时迅速萌发而得名。其肉质脆嫩、味甘鲜甜,富含膳食纤维、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低热量、高营养的特点,可鲜食、腌制或制成笋干,被誉为“山珍”之一。雷竹笋生长周期短,从破土到采收仅需7—10天,对土壤和气候要求较高,2—4月为采收季。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集体村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雷竹笋的生长。2021年,乐山川猫雷竹种植合作社在当地流转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雷竹笋,经过4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180余亩,产量和销量逐年攀升。
乐山川猫雷竹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小林说:“现在亩产有2000多斤,(预计)到了第5、6年盛产期,亩产能够达到4、5000斤,我们今年的销售方式是批发和零售,批发5—6块钱1斤,零售8—10元,今年的总产值基本上要达到200来万。我们不仅销售雷竹笋,我们到6月份还可以销售种苗,希望更多人来种植,提高大家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王村镇集体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多元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雷竹笋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不仅盘活了闲置林地资源,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文/图井研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