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人大:以法治之光照亮残疾人就业新图景
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残疾人创业基地,一位高位截瘫的23岁姑娘用操控鼠标进行AI数据标注。在这里,她同81名残障人士一起,用不屈脊梁撑起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这个特殊群体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逆袭”的故事,正是资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从专题调研到执法检查,再到审议意见跟踪落实,资阳人大以监督为笔,精心描绘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温暖画卷。
专题调研:靶向监督破困局
不断扩大残疾人就业面,用心用情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共沐温暖阳光。2021年,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残疾人就业促进工作列为重点监督议题,开启了对该项工作的靶向监督历程。
开展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与残疾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倾听他们的心声。“你们有哪些就业需求和愿望?”“残疾人群体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实际困难?”“要着重分析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调研组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很快转化为政府行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机关事业单位按照《资阳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方案》,专门拿出一定岗位,定向招考招录(聘用)残疾人,让残疾人有机会进入体制内工作。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吸纳残疾人的积极性。
资阳人大调研组深入残疾人家庭走访
广开就业门路——与此同时,在盲人按摩行业引导推行星级评定奖励办法,鼓励盲人按摩机构为盲人按摩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公益性岗位也向残疾人敞开大门,拿出不低于10%的岗位,让残疾人能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赢得尊重。
一系列举措,让全市残疾群众欣喜地看到,一项项关爱政策从纸面走到现实,残疾群众就业创业之路也越来越稳健、越来越宽广。
执法检查:法治护航开新局
为更好守护残疾人权益防线,继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题调研之后,资阳人大持续发力,将目光聚焦到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2024年,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一要点五计划”,成为民生类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走进了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聚光灯下”。
执法检查中,资阳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认真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残疾人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带着自查发现的问题,深入基层开展细致入微的调研检查。
每到一处,检查人员都直奔主题:“单位在落实残保法存在哪些困难?”“你们家主要经济来源有哪些?”“你希望得到社区哪些具体的帮助?”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残疾人心扉,收获了他们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执法检查过程,成了一次次与群众心连心的民主实践,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过程。
在检查过程中,康复、就业、社保、无障碍环境等一个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连同解决办法,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得以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强化责任落实,解决合力不足问题;建议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议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就业创业保障能力;建议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无障碍环境条件等一系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审议意见。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推动政府部门快速整改,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跟踪监督:闭环监督见实效
审议有始,督查无终。只有确保审议意见落地生根,才能让监督真正发挥实效。2025年,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作为新一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重要日程。
2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杰带队,对残保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督查。他们一行先后深入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安岳县特殊教育学校、雁江区河堰嘴社区等地实地督查,了解残疾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既看到了整改工作的新变化,也查找出了新问题。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关注。”跟踪监督进行到哪里,法治宣传也跟进到哪里,关爱残疾人的理念就传播到哪里。在乐至县残疾人创业基地,基地负责人提出了希望加大宣传的想法,建议马上落实。于是,《AI时代的“非常规战力”残障人士的“重生”故事》应运而生。这篇文章用生动活泼的互联网语言,深情讲述了残疾人创业的感人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残保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查报告,提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帮扶服务保障成效意见。
我们看到,在资阳,人大监督的法治之光正照亮每个残疾人的梦想。从“输血式”救助到“造血式”发展,从政策保障到能力提升,一幅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资阳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