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品出海”欧洲行划重点 德国和丹麦焦点之行锁定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成都造”再次启程赴德国有哪些亮点?当天府之国成都遇见北欧童话王国丹麦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欧洲市场有怎样的机遇等待成都企业的到来?4月1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支持的“蓉品出海”欧洲行市场机遇与政策解读推介会上答案揭晓。
划重点 成都企业赴德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
5月25起,“蓉品出海”欧洲行活动将走进德国和丹麦。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为此次出行划出重点。
本次活动将以“AI赋能工业4.0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行程为期8天,在德国,代表团将深度对接欧洲顶尖创新资源,探访被誉为"未来科技之城"的海尔布隆AI创新园,考察欧盟数字委员会主导的欧洲最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联盟,访问拥有全球领先AI研究能力的赛博谷实验室。让成都企业对人工智能及现代机器人前沿研究、开发和技术应用等进行充分了解,这也是成都企业组团首次赴德国向人工智能产业“取经”。
同时,还将拜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德国法兰克福代表处为中德两国企业间合作牵线搭桥。举办“数字赋能智链未来”2025中国成都-德国智能制造产业供需对接会,进一步拓展德国及欧洲市场的关注度,提升成都的国际竞争力。举办中资出海德国财税法交流会,深入剖析企业在面临财税法问题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参会企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实地探访世界五百强巴斯夫欧洲公司、思爱普、西门子股份公司,世界著名传感器生产商隐形冠军巴鲁夫、阿里巴巴集团Alipay德国慕尼黑总部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
在丹麦,代表团还将参观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的诺和诺德医药公司、全球领先的航运和能源公司马士基公司以及拜访中国丹麦商会。
聊支撑 政策赋能以往企业出海签约订单超预期
“希望企业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加快‘走出去’步伐。”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就“蓉品出海”欧洲行拓市场补贴政策解读时表示,为全面提升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引导鼓励成都企业“走出去”,把握机遇抢抓订单,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制定了《支持成都企业组团出国(境)拓市场政策》等“政策包”,从不同区域、规模、订单量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有利支撑起成都制造业企业组团“出海”的步伐。
因此,近年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精准锚定目标市场,先后5次组织127家成都企业赴德国、俄罗斯、南非、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拜访各国政府部门、商协会负责人、当地的央国企,开展拓市场活动。与35家国外企业、机构签订采购协议,采购金额75亿元,企业签约订单超预期。其中,疫情之后的破冰之旅——2023成都企业德国行, 4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德国、奥地利企业项目签约,签约达5.8亿元。
谈机遇 德国北威州是蓉品出海欧洲的绝佳窗口
“巨大的市场规模、便捷的交通物流、充足的人才储备、开放的营商环境,德国北威州是蓉品出海欧洲的绝佳窗口!”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华东华中西南地区主任王笑冬谈及德国北威州经贸投资环境和产业合作机遇时表示。
德国北威州在德国16个联邦州经济总量、人口总量、电力生产及消费排名、外商企业数量、中国企业数量、均位居第一。目前,有近1200家中企落户北威州,其中包括新能源企业与智能网联企业。
同时,位于北威州内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氢能产业的领头羊,拥有欧洲最大的氢气加注中心,世界最大的绿色氢气储存工厂,致力于成为欧洲首个气候中立工业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到80%。“北威州氢能产业的发展与成都‘绿氢之都’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王笑冬说。
至于丹麦同样充满机遇。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丹麦是西欧、北欧陆上交通枢纽,贸易和投资便捷,双方可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产品的进出口,扩展贸易规模、提升品质。丹麦能源转型指数(ETI)排名全球第二位,成都与丹麦可以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方面携手共推产业创新升级。
会上,德国法兰克福科技创新学院中德项目负责人执行院长李哲楠就中企对德贸易与投资合作初期的注意事项及建议做了阐述。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中心了推介,中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第五支行相关负责人发布了金融机构对出海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及产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负责人就国别风险和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