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导游”将上岗、“打飞的”逛市内外景区——百业联动,成都文旅密集“上新”
挥手、握手、走秀……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举行,在成都文旅新业态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表演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不久的将来,宇树科技机器人就要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当‘讲解员’了。”都江堰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曾岷透露。 展示区有多款智能机器人亮相,还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人体外骨骼装备等。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这些科技产品有些已在成都投用,有些即将落地。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成都将持续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新场景一:机器人“导游”将进驻都江堰
展出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是G1型号,身高1.27米,肩宽45厘米。机器人缓缓行走在展示区,不时挥舞右臂向与会代表打招呼。 “根据都江堰市的需求,目前正对这款机器人进行深层次功能开发。”宇树科技成都代理商、成都金泰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龚高明告诉记者,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将引进G1机器人,用于景区讲解、游客导流、娱乐表演等方面。其中,“机器人讲解员”需要有多语种互动的本领,“功能开发完成后,G1机器人就进驻景区。”
在G1机器人身旁,同样来自宇树科技的B2-W机器狗“驮”着一箱饮用水来回奔跑。“它的最大负重达50公斤,水栖两用,在危险区域巡查是它的看家本领,下一步也将与G1一起进驻都江堰。”龚高明说。 “科技+文旅”正重构景区经济。展示区的人体外骨骼装备已经落地青城山,助力游客实现“登山自由”;同样位于展区的几米绘本VR剧场,观众戴上设备后感叹:“仿佛回到多年前,遇见了那个曾经看几米绘本的自己。”该项目负责人表示:“5G-A技术让文旅场景‘数字孪生’,未来景区可快速部署这类沉浸式方案。”
新场景二:“打飞的”游都江堰看自贡灯会
在低空文旅展区内的eVTOL格外引人关注。“游客乘坐eVTOL观光游览都江堰,最快今年就能实现。”都江堰拜鸣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彪透露,该公司运营的亿航eVTOL已拿到适航证、运营合格证等,即将在都江堰市开展eVTOL起降点建设和调试,争取今年吸引1万名游客体验。 更多的“低空+文旅”场景已“飞”入现实。大会当天,青城山机场—自贡凤鸣机场低空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全长270公里,航路自都江堰市出发,经龙泉驿区、眉山市彭山区,最终抵达自贡市,单程耗时约90分钟。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两地往来客源需求旺盛,双向开通后将常态化运行。”都江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江堰和自贡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今后,都江堰市民可“打飞的”去自贡看灯会、游览恐龙博物馆,自贡市民也可飞到都江堰看大熊猫、感受“三遗之城”魅力。
更多新场景:“文旅+百业”融合发展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成都频频登上热门旅游城市榜单。此次大会透露,成都将持续做好“文旅+百业”融合发展“大文章”—— “文旅+演出”,去年成都出台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全市演出场馆达108个,举办音乐演出5800余场,票房收入16.93亿元,大型演唱会规模居全国前五,“跟着演出游成都”成为新时尚。
“文旅+交通”,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去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文旅+文创”,成都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创办“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孵化出3200余款优质文创产品。
《熊猫的世界》VR沉浸体验、浪美术馆等数字文旅项目多点呈现,依托爆火的《哪咤》系列电影打造系列衍生品……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在成都涌现。 随着入境游的火热,成都成为外国游客最钟爱的城市之一。记者从大会获悉,成都出台推动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八条措施,同时加强与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去年新增境外旅游驿站30个,推动更多的熊猫、美食、动漫、游戏、音乐等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