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丨高坪区凤仪湾大舞台撬动乡村文旅大振兴
凤仪湾位于四川南充市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于内。3月29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舞台,在四川南充市凤仪湾唱响。凤仪湾大舞台项目自启动以来,致力于塑造特色文旅演艺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新模式,助力文旅产业的繁荣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
项目远景与目标锚定
打造精神文化能量补给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阵地,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每年开展惠民直播文化活动不少于300场,结合凤仪湾的景区特色,打造正能量直播大舞台,为观众带来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受众对在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激活流量经济裂变催化剂。以凤仪湾大舞台为支点,火速提升凤仪湾景区的线上知名度及日观看流量,打造文旅+直播的行业标杆。凭借直播的强吸引力,将线上流量高效转化为线下到访游客数,实现景区人气与影响力的双重飞跃,让凤仪湾成为知名的热门旅游打卡地,并带动周边其他景区的共同发展,形成文旅产业的协同增长和产业升级。
构建乡村振兴新引擎。通过直播带货助农,助力当地产品销售,培养文艺人才,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凤仪湾大舞台不仅是一个展示景区魅力的窗口,更是一个乡村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大舞台将建立城乡文化交流长效机制,发掘培养本土文艺人才,每年培训乡村文艺骨干不少于200人次。大舞台还将与南充市其他景区的类似活动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提升南充市的乡村经济活力,推动南充市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项目形式与创变路径
凤仪湾大舞台以“文化赋能+流量驱动”为核心,借鉴“木森大舞台”群众参与模式,创新打造“乡村文艺村超”。构建“文化下乡、才艺竞赛、助农带货”三位一体模式,塑造差异化优势。
全民参与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海选,每周举办村镇初赛,优胜者晋级主舞台联赛,打破传统赛事门槛,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热情。
专业化提升。联合南充高校建立“新媒体文旅人才实训基地”,为乡村选手提供表演培训、短视频创作等技能支持,提升赛事专业度。
长效激励机制。设立“凤仪湾文艺之星”“宣传之星”荣誉体系,配套奖金池(日赛、周赛、月赛均有配套奖金池,月赛冠军可获30000元奖励),形成可持续的参与动力。
文化流量共促地方文旅名片
文化下乡:从“送文化”到“育文化”。通过打造“乡村文艺村超”平台,组织各村参与才艺比赛,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以村为单位,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每周进行村镇初赛,选拔优胜者参加凤仪湾主舞台的文艺村镇联赛。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的自主培育能力,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了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和传播力。
流量经济:构建“大舞台+直播+电商”生态链
流量转化成效显著。南充市高坪区凤仪湾景区助农大舞台开播二十三天,景区曝光率破五千万次,线下游客导入人次超八万人次,景区营收去年同比增长四倍,开创了影视+直播经济双驱动赋能文旅景区的新模式,成绩斐然,并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这个模式创新又极具正能量,娱乐又兼具乡村振兴大主题。
助农带货模式创新。设立“乡村振兴助农板块”,将当地特产结合直播模式进行有效推广和售卖,有效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主播+农户”联动机制,培训当地新农人开展直播带货,打造“田间—直播间”直供链路,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文旅名片打造。通过“文化IP+流量运营”的策略,将凤仪湾大舞台孵化为国内文旅的新地标。通过与周边著名景点的联动传播,形成四川地区的旅游品牌合力,提升整个区域的文旅吸引力和国际知名度。这种多维度的文旅名片打造策略,不仅可增强地方文化的传播力,还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流量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流量+文旅”。通过大舞台的持续运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带动景区、酒店、餐饮及特产的消费链发展。通过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体验,形成文旅融合的良性循环。
“流量+农业”。利用直播平台的优势,建立地方农产品的品牌认知,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拓展。通过助农带货模式,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田间到餐桌”的直接供应链路。
“流量+人才”。联合相关院校及当地各村,培育本土直播团队和乡村网红,形成可持续的乡村文化传播矩阵。通过培训和扶持,提升乡村人才的直播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直播队伍,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凤仪湾大舞台,宛如乡村发展的智慧引擎,以“小舞台”撬动“大振兴”。它深度融合“文化赋能”理念,将乡土文化精髓巧妙融入演出,展现乡村独特魅力;借势“流量变现”策略,借助多元媒体渠道,吸引庞大关注度转化为经济收益;同时构建“产业共生”模式,联动旅游、文创等多产业协同发展。这条“文化赋能、流量变现、产业共生”的乡村振兴新路,正在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经济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