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 放心用⑦|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为火箭提供高精度导航
“长征”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羲和”逐日……以地球摇篮为起点,中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不断书写航天梦的壮丽篇章。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加速奔赴“星辰之约”,围绕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产业集群,引育企业集聚,加强技术攻关,更好服务全国大局。
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就有这样一家企业——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升电子”),专注于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凭借其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研发能力的企业,系列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无人机、远洋运输等多领域,为火箭、远洋船舶等提供高精度导航。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何以在卫星互联网领域锻造出这样的“硬实力”,与成都这座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全链条技术突破
填补国内空白
暮春时节,兴隆湖畔草木吐翠,百花盛放。伫立在这大美公园形态中,盟升科创中心熠熠闪光。这个科创中心,正是盟升电子的总部和“心脏”,实现“研发—中试—生产—测试”一体化,供应链本地化率超60%。
盟升电子是成都本土企业,2009年成立时,以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核心组件、模块等切入赛道,逐步行成以终端整机和系统的产品形态,成为国内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系统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为火箭的稳定飞行和任务圆满完成提供了高精度的导航信息。”盟升电子总经理刘荣欣喜地说道。
据他介绍,盟升电子的卫星导航产品,已经在授时、定位、导航、测向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也是其产品能够应用到航天领域的重要原因。卫星通信产品方面,其机载终端系统产品已通过中国、美国、欧洲的适航认证,应用到航空等领域。
“创业初期,国内卫星终端设备市场被国外把控,关键技术受限,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刘荣回忆到创业艰苦历程,盟升电子全力攻坚,在导航、卫星通信领域,在天线、微波射频、信号处理等环节实现全链条技术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股改7年即上市
成都给予了滋养
“盟升电子从创业之初便锚定卫星互联网赛道,既是基于对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也离不开成都这片创新沃土的滋养。”刘荣说。
刘荣解释道,卫星应用技术的实现,需要全栈电子技术(包括微波、射频、天线及信号处理),盟升电子创始人及创业团队有深厚的电子信息技术背景,具备这种能力。
“当年恰逢国家加速北斗全球组网和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卫星导航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刘荣还记得,他们敏锐捕捉到卫星技术将在军民融合、民用通信等领域成为关键基础设施,卫星应用是刚需市场,在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果断入局。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们坚持至今。
在成都深耕这么多年,盟升电子感受到了成都对航空航天与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打造产业集群,给予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支持,聚集了众多巨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1.3万亿,航空航天产业实力强劲,卫星互联网加速成长为千亿产业。
“地理位置的邻近,便于技术协作与订单对接。”刘荣还说,成都的产业生态链完整,构建起卫星制造、地面设备、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从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系统集成均可高效协同。盟升电子也在这篇沃土上汲取养分,快速成长。
在201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于2020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四川首家卫星互联网上市企业,成都卫星互联网链主企业。
作为链主企业
始终与城市共成长
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盟升电子认为这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坚守技术积累、对市场前瞻性判断的自然结果。面向未来,企业充满信心,因为产业发展环境更好,其“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布局能力始终在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商业航天,明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成都坚持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育企业,推进产业强链补链,为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开年后,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活动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签约正成星网卫星互联网研发智造总部基地等3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完善成都卫星互联网产业地面设备关键环节。2月举行的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既现场推进活动,集中签约47个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重大项目,填补了成都在星载高精度器件、卫星整机及商业发射能力等方面的短板……
“这既是成都产业战略升级的里程碑,更是向全球释放了成奔赴星辰大海的产业雄心。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蕴含着成都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与城市竞争力的系统性构建。”刘荣说,盟升电子作为成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深度参与企业,愿与城市共成长,将深度参与此次产业升级,优化火箭发射导航系统,为“成都造”火箭提供高精度抗干扰终端;开放供应链需求,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切入火箭箭载设备、卫星电源模块等配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