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码”营业!市场里的电子秤升级啦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最近,彭州天府路市场迎来“智慧升级”——市场内222家商户统一换上一批新型防作弊电子秤,从根源杜绝“缺斤短两”,为公平交易“撑腰”。
市民认可感觉特别踏实
天府路市场是彭州最大的农贸市场。入口不大,外面看着平平无奇,走进去却人声鼎沸,别有天地。你能想到的食品几乎都能找到,小吃、果蔬、肉类……
早春时节,属于冬日的硬菜和油脂逐渐让位给春日的一口鲜,春菜占据市场摊位的中心位置。“春笋刚上市,买回去剥一剥,油里一炒就香得很!”市民黄女士拎着刚挑好的春笋,分享她的今日菜谱和新发现,“摊位上换了新称,既干净又准确,买东西更放心了。”
3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压实集贸市场主办方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统一换上新型防作弊电子秤,是彭州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办法》的重要实践,也是成都市首个阳光计量防作弊示范项目的落地成果。”现场检查时,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高蜀礼将自己的工作证出示给摊主,并将500克的标准砝码放置在秤上,随机按动几个按钮,观察数值是否有异常变动。“看到你们执法人员在巡查,感觉特别踏实!”路过摊位的李阿姨对此十分认可。
轻轻扫一扫“码”上见公平
“央视新闻”曾有报道,在多地市场,有一些无良商家在秤上做手脚,致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斤短两。
也有美食博主前往多地“打假”,拍摄并发布揭露商户“缺斤少两”的视频——通过输入“作弊码”调节档位、改变计量基数等一系列操作,秤便可以“自由”定量,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以天府路市场为试点,实施阳光计量防作弊示范项目,更换防作弊电子秤,链接阳光计量防作弊监管平台,实现‘阳光计量+智慧监督’。”市市场监管局标计科科长汪涛说,投用后的电子秤实现了技术升级,它们具备电子铅封和物理铅封双重保护功能,一旦电子秤外壳被打开会立即锁死并发送报警信息到监管后台,从源头避免潜在作弊行为。
新称的另一个优势是“一秤一码”信息可追溯,消费者和监管人员都可以扫码获取电子秤的详细信息,数据完全透明,也便于监管人员靶向监督抽查监管数据。而且,在管理上也更加高效,通过实施动态监控与实时报警,电子秤的在线状态、强检提醒、超期检定等信息都将及时提醒,确保电子秤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目前,彭州正鼓励辖区有条件的集贸市场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广使用防作弊电子秤,为市民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