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背后的“密码”:屏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溯源
眼下,屏山县21.5万亩茶园铺展开青翠的新绿,随风荡漾的“碧波”里,从种茶到制茶再到茶叶产品的销售,万千“茶人”正围绕一片小小的树叶,在不同的环节上忙碌,扣合成一条严丝合缝的产业链条,驱动着以“屏山炒青”为标志的屏山茶产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在这片树叶的背后,隐藏着屏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密码”。
壮叶“柄”:高山茶园,生态之本奠定发展之基
春日的中都镇民建村,2400余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在薄雾中层叠起伏,翠绿的茶垄间,十余名茶农穿梭其间,正在为这片茶园进行绿色防控——插黄板。
这一块块貌不惊人的黄色纸板,是绿色防控屏山茶业实施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的众多技术之一,也是屏山茶业坚持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片小小的茶叶,经由叶柄与茶树的枝干相连,再用发达的根系与富硒的土壤连通,夯实了叶片茂盛生长的基础,也奠定了茶叶产业化发展之基。
屏山县添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茶叶基地负责人陈昌志说:“我们这个基地位于海拔1000到1300米左右,选育的是从浙江引进的安吉白茶,相比较普通的茶叶,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更独特。在2021年我们开始培育有机茶,于2024年被认定为有机茶叶基地,相比较普通茶园基地,我们有机茶叶基地要高出70%到80%的经济效益。”
据陈昌志介绍,该基地之所以能够获得有机茶叶基地认证,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谋划与业界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
近年来,屏山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茶叶基地端质效提升,连续三年将“实施茶园提质增效1万亩以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年来,全县累计组织实施茶叶基地提质增效3.7万亩,目前已建成有机茶叶基地19个,认证基地面积达9785亩,获得有机茶叶基地转换认证证书19张、有机认证产品3个。同时,还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基地认证,认证面积12.05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茶叶)认证证书18个,认证面积3.22万亩。
厚叶“片”:百园成海,振兴之帆托起擎天之柱
像中都镇民建村的2400余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一样,全县21.5万亩茶园早已相连成“片”、相连成“海”,绿色的“浪花”仿佛绿色的“风帆”,共同托起了“屏山茶业”这根农业产业的擎天支柱。
在锦屏镇的云顶茶海茶叶基地,层层叠叠的茶垄如绿浪翻涌,茶树郁郁葱葱,新芽迎春俏立。眼下正是“明前茶”采摘的最佳时节,随山势起伏铺展的茶园里,数十名茶农和采茶工人挎着竹篓穿梭其间,翻飞的十指,仿佛正在弹奏春天的交响曲。
锦屏镇团田村茶农彭小军说:“我家茶叶有50亩,大概一天请工人二三十个……全年(采摘)的茶叶大概是五六万斤,收入大概是十二三万。”
“我们就是这附近的人,(来这里采茶)一天能挣一百块钱,(可以)补贴家用。”采茶工人侯红旗告诉记者,采“明前茶”需精摘独芽,全凭手工,日均采摘量仅3—4斤。因此,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各大茶园用工需求的旺季。因此,周边村庄像侯红旗这样的村民,都成了季节性的采茶工人,白天采茶挣钱,晚上回家带娃,真正实现了劳务家务“两不误”。
据了解,全县现有茶叶从业者约14万人,其中有7万余人都是来自各大茶叶基地周边的季节性工人。2024年,全县累计收购鲜叶12.37万吨,干茶产量2.68万吨,毛茶产值15.79亿元,综合产值47.55亿元。
连叶“脉”:阡陌相通,绿色之梦开出金色之花
为厚实的叶片提供养分的是壮实的叶柄,而推送养分的,则是隐藏在叶柄内部那些毛细血管般的叶脉。而这些养分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科技的含量。而得益于科技赋能,作为“屏山‘特’产”的茶叶正在融入“屏山‘智’造”的时代洪流,产业发展的绿色之梦正在绽放振兴乡村的金色之花。
在位于大乘镇的屏山县金岷雪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加工厂内,制茶工人身着工装,正在数十台制茶机器间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飘香的茶叶在传送带上沙沙作响,正在经历从“绿叶”到“金芽”的涅槃之旅。
“(我们的产品)目前主要以“金岷雪芽”绿茶和“金岷红茶”为主。早春名优茶产量预计5万斤左右,预计产值800万元,主要销往川内、江浙一带还有广东等地,全年公司的综合产值大概在1800万左右。”屏山县金岷雪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东黄晓东告诉笔者,以前人工制茶需要几十个小时,而现在借助智能化机械,生产时间缩减至十几个小时,生产效益却比以前翻了几十倍。
自2020年起,屏山县通过共计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中省市财政资金3000万元,吸引了社会资本和金融投资近1.9亿元,总投资近2.2亿元,建成了屏山炒青园以及茗珠、添城农业、兴荣等10家茶叶标准化加工厂。2024年,又依托川红工夫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改造了红茶生产线4条,开发红茶新品5个。目前,全县的茶叶加工企业已达96家,其中有1家国有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1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县干茶年加工能力提升了1万吨,年加工干茶能力达到了5万吨。科技的养分,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古老又年轻的“屏山茶”,润物细无声。
屏山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发展股茶叶工作负责人罗国权说:“近年来,我们(县)财政投入超2亿元,主要通过(屏山)炒青园区建设项目、标准化加工厂建没项目、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以及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等,大力推进屏山县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一进程,我们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更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丰景正浓,乘春展望。以21.5万亩茶园为纸,屏山茶产业的锦绣画卷正在不断展开新的图画。预计,2025年,全县可望实现干茶产量3万吨,毛茶产值16.5亿元,综合产值48.5亿元。
(供稿方:屏山县融媒体中心 雷鲤溶 陈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