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回响” 民主可“触碰”——成都市新都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让基层民主更添活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声有“回响” 民主可“触碰”——成都市新都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让基层民主更添活力

2025-03-10 13:5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村里安装了路灯,大家晚上出行方便安全多了!”近期,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村民代表秦朝兵、郑庆秀一早顶着寒风,高兴地来到该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庄重地向驻站代表刘华杰、叶强辉献上“情系选民、为民发声”的锦旗。

新繁街道汪家村村民赠送锦旗

“我们反映的问题、提的建议,政府和村上马上进行了落实,不仅安了路灯,村容村貌也越来越好,大家都很高兴”在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村民们点赞“家门口的民主”。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建立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主渠道”和人大代表“主力军”作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

民意民智更加落实

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是新都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路径之一。

新都区人大常委会联系指导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设工作

按照“服务大局,试点先行”的思路,2024年来,新都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中心工作,在基层组织作用强、人民群众基础好、平台载体建设实、民主实践氛围浓的街道和产业园区,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有机更新、服务产业功能区提质增效,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础,分别在新繁街道汪家村、大丰街道方营社区、新都高新技术园探索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积极推进实践站标准化、常态化、特色化建设,通过制度化管理,聚合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关专委会成员、党政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人大智库专家、村(居)民议事会成员五类人员力量,聚焦发挥实践站“学、汇、商、督、促、智”六大功能作用,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推动人大法定职能下沉基层单元。

越来越多民主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成为汇集民意、收集民智,推动面上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协商解决的民主窗口,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新都人大高品质活动阵地。居民、企业在实践站,可随时就近针对群众普遍关心事、忧心事、烦心事,聊意见、谋新意、提建议,把“干什么”“怎么干”交给群众来定,实现人大工作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通过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多方议事共解民忧

汪家村是新都区乡村振兴“网红村”,在这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正成为基层民主实践的典范。

“安顺路与富民路延伸路段目前还未安装路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非常不便。”“汪家村林盘院落数量较多,人居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目前整体成效品质不佳。”……你一言、我一语,前不久,一场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议事活动在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举行。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村民及企业代表、智库专家、政府职能部门齐聚一堂,开展多方现场对话,在民主议事过程中逐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年内完成2000米道路路灯安装任务,实施美丽庭院“种子计划”,持续扮靓美丽乡村。

汪家村实践站驻站市人大代表刘华杰走访群众

“通过协商议事把群众反映的事情说透,把要办的事商量着办好,协商到位了,事情也就好办了”,这一点成都市人大代表、汪家村党总支书记刘华杰深有体会。

2024年9月,十万株向日葵花海如同夏日里一首激情的交响乐,火爆出圈,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锦上添花”,这正是来自于实践站协商议事活动中,刘华杰与村民们共同提出的《农田景观化的精品农业激发产业活力》的建议。

“为民生”就要“听民声”,“听民声”更要有“回声”,着力于“人居环境优、产业活力强、文明风尚兴、共富基础好”4大目标任务,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通过征集民意、每月固定组织驻站人大代表接待和走访联系群众等方式,收集并解决了诸如秸秆等农作废弃物生态处置和利用、农田景观化、人居环境系统化整治提升等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

聚力前行共谋发展

近年来,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园区形态不断完善,与之相符合的园区配套完善、提质增效等问题是发展中的主要关注点。

为更好的为园区企业服务,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在了产业园区内,架起了服务企业的“连心桥”,积极创新探索“实践站+产业发展”模式,打好民主协商“组合拳”。

“园区目前道路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希望加快进度,方便入驻企业人员通行和物资运输。”“最近2000套安置房要完工了,如何保障安置群众顺利入驻、安心入驻?”在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人大代表与群众、企业负责人、区级相关部门、智库专家等面对面聊起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大家围绕相关议题逐一开展讨论协商,现场回应、现场交办。

新都高新技术园驻站区人大代表廖加斌收集群众意见

协商议事前期,驻站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智库专家、居民议事会成员的沟通联系,每月精选代表接待日收集的建议、各级人大上下联动事项等开展人大协商,每季度对企业和职工等普遍反映的急难愁盼事项进行会商恳谈,“清单式”交办并跟踪问效,针对园区企业发展问题进行“议题共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问题共解”。自2024年9月以来,协调解决了园区电路管线迁改、土地报征、1900套安置房交房验收分配问题,推动10条道路、1个公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助推党委高质量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第59位,较上年相比再进名次。

激发基层民主活力

图为:方营社区实践站驻站区人大代表黄俊察看群众意见建议

在新都区大丰街道方营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内举办了一场“城中村”改造工作动员会上,驻站组成人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加,与居民“唠家常、听民声”,全面收集居民们关于城市有机更新方面的诉求意见,并结合相关政策依据耐心予以解答,明确办理措施,有效回应群众和企业的期盼。

“多亏有这个实践站这个平台,我们群众能直接和人大代表、政府部门及时沟通,什么事情商量着来,我们的心愿也有着落了。”大丰街道方营社区居民代表曹燕说,她会及时将协商成果分享给居民们,并继续征求大家意见。

“在实践站,从收集民意,到汇集民智,推动问题解决,人大代表深入参与其中,搭建起民生诉求‘连心桥’,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有效回应了民生关切。”大丰街道方营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召集人廖志刚说。

全过程人民民主,源头在基层,落脚点也在基层。新都区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建设基层实践站点,让群众、代表、智库专家和人大常委会及相关专委会、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了良好互动,基层社会治理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是基层民主活力进一步增强的生动缩影。

在一场场面对面、心贴心的恳谈交流中,居民畅谈诉求和建议,针对问题和困难,一件一件多渠道、多层次地具体协商,人大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升腾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更多“烟火气”。许多群众都高兴地表示:“遇事找代表,管用。家门口的实践站,给力!”。(供稿方:成都市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黄唯 张旺)

【责任编辑:李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