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背后的故事:1150克早产儿的“闯关之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锦旗背后的故事:1150克早产儿的“闯关之旅”

2024-07-05 13:2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凌晨2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术室长廊依旧灯火通明。此时,一位从云南来的妊娠28周的孕妇,因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突发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产科医生们经过再三评估,决定终止妊娠,以保住孕妇的生命。新生儿果果(化名)漫长的“闯关之旅”就此开始。

儿童诊疗中心·新生儿组迅速组成救治小组,制定详细治疗方案,备好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保鲜膜、脐动脉采血器等,提前进入手术室待命。

凌晨3点2分,果果出生了。这个小小的生命,哭声微弱,全身皮肤黏腻呈胶状,体重仅有1150克,身长37厘米。助产士小心翼翼地将果果从手术台上接过来,动作轻柔地如同捧着一件易碎的瓷器。医护人员立即用保鲜膜包裹果果保暖保湿,进行心电监护。在T组合正压通气辅助下,果果被迅速转运回病房。

气道内滴入肺表面活性剂,脐静脉置管、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一个接着一个……

呼吸关:与时间赛跑

由于早产,果果的呼吸中枢和肺部发育极不成熟,无法正常自主呼吸。医护团队通过气管插管、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提供支持。

医生们在呼吸机旁密切观察果果的呼吸状况,每有细微变化,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调节呼吸机参数。

护士们轮班守护在果果身旁,注视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异常。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从无创呼吸支持到高流量氧疗,果果终于平安度过了呼吸关。

感染关:严防死守

呼吸关只是开始,感染关随之而来。对于普通新生儿来说,细菌感染已是巨大威胁,而对娇嫩的果果更是雪上加霜。

新生儿科立即对果果进行了保护性隔离,并采取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每次进入隔离病房,他们都相互检查防护装备,确保没有一丝疏漏。主治医生周波、护士长李润耐心地叮嘱每一个进入病房的人员:“手套再换一双,鞋套也要注意。”

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果果的感染得到控制,再次闯过难关。

黄疸关:光疗的奇迹

出生第二天,果果就被放在蓝光床上,通过间断的蓝光照射,使其胆红素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毒性发生。

光疗的过程中,果果的小脸在蓝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稚嫩,护士轻轻调整着蓝光灯的位置,确保光线均匀覆盖果果全身。

一周时间,果果便度过了这一关。

喂养关:步步为营

极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成为极大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窒息风险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严重情况。

对此,医护人员采取微量喂养,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维持果果的营养摄入。护士们通过一根细小的针管向果果嘴里缓缓地注入奶液,生怕一滴奶液进入气管,并记录每一次喂养的反应,适时调整方案。

通过小心翼翼的呵护,果果的奶量从每顿0.5毫升增加到40毫升,成功闯过喂养关。

贫血关:坚强的小战士

因为母亲产前大出血,果果在入院时便在贫血边缘。早产儿造血功能不成熟,加上住院期间需频繁抽血检测,贫血不可避免。期间,果果的血红蛋白一度降到75g/L。

医生们在权衡之后,决定为果果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过程中,护士们一刻不离地守在果果身旁,观察他的反应。幸运的是,只输了一次红细胞悬液,果果就坚强地挺过了贫血关。

眼病关:悉心照料

果果在生后4周便开始了眼底检查,医生用专业仪器小心翼翼地检查果果的视网膜。每次检查,果果的眼睛都被小心地保护起来,医生们用柔和的光线和专业的仪器,进行监测。

得益于医护人员的细心监护和及时干预,一直到其出院,果果都未出现视网膜病变。

由于果果妈妈不能每天来院进行袋鼠式护理,新生儿组的医护人员轮流当起了“临时妈妈”。每次果果被医护人员抱在怀里,他的小脸上总会露出笑容。护士长李润回忆起她第一次抱起果果的情景:“那时候果果只有巴掌大,我的手掌能感受到他微弱的呼吸。我知道,他在和我们一起努力。”

经过儿童诊疗中心·新生儿组医护人员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果果顺利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黄疸关、喂养关、贫血关、眼病关,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范围。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医护人员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守护。

出院两天后,果果妈妈特意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深深感激之情。信中写道:“感谢新生儿组的医生护士们,是你们的爱和专业给了果果第二次生命。”(马艳萍 叶晓霞)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