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针灸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成立,倡导全国乃至全世界针灸工作者共同努力,推进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迈向新高度。目前,针灸已在190多个国家得以应用,全球针灸从业人员30多万。在这星辰大海的针灸工作者中,有这样一位80后医生——广元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杨艳芳,从医十八年来,一直弘扬“健康至上”精神,勇担人民安康使命,在夯实临床工作经验的同时,潜心钻研针灸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潜心培育中医和针灸人才,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获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赞扬。
把欢乐还给每个家庭
每天清晨七点,杨医生迎着晨曦进入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查房、针灸、书写病历,带教学生,收集整理针灸临床科研资料,与同行讨论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优治疗。甚至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脑海里还在琢磨患者的诊治方案。
“多亏杨医生把我治好了,不然我工作都没有了。”出租车司机何女士介绍,她因职业原因导致颈、肩、腰部厚重、疼痛难忍,并引起睡眠差、食欲不振,一年都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也不敢开车了。杨艳芳运用针灸加中药的综合治疗,不到半个月,何女士疼痛没了,还可以一觉睡到天亮,治疗后精神抖擞,继续从事出租车驾驶工作。
2022年7月10日,由李先生牵头,联合4位同期治疗的病友一起,为杨艳芳送来5面锦旗。
其中,李先生的锦旗内容是“仁心仁术,灸造奇迹”。
李先生患脑梗后,遗留“右侧肢体瘫痪”后遗症。“不能行走、右手无法活动”让正值壮年的李先生认为自己是个废人,成为了家庭的累赘,一度焦虑万分。李先生来到该院针灸科治疗,经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发现,李先生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
针对李先生这一复杂情况,杨艳芳决定一边治疗基础疾病,一边开展个体化的集“针灸、药物、肢体训练、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等系统、综合治疗方案,经过30天的治疗,李先生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能独立行走,但右手活动仍不灵活。杨艳芳再次调整治疗思路、优化治疗手段,添加右手精灸,加强手功能训练,60天后,李先生右手逐渐恢复了该类疾病手指最难恢复的抓握、持物、拿筷子、书写等精细功能。
和李先生一起赠送锦旗的4位患者,均是患同类型病疾,在杨艳芳的精心治疗下症状好转。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带着笑容。
漫漫“针程” 上下求索
杨艳芳的漫漫“针程”,恒在上下求索。“医术进步一点,患者烦恼减少十分。”杨艳芳常常告诫带教、规培的学生。她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一边敬业务实,一边守正创新,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取夯实针灸技术,矢志不渝地传承、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于默默奉献中闪耀着光芒。
“我小时候生活在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巴中恩阳古镇,周围全是大山,靠山吃山,老一辈以上山采药为生计,分捡、切药、晒药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家务事,跟着大人入山采药就是一大乐趣,偶尔有镇上诊所的老中医一起,给我们讲辨认药材的方法,特别是讲古代名医的故事,让我从小就产生了对医生的崇拜之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概就是我后来立志行医的启蒙吧。”杨艳芳上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专业。
参加工作后,杨艳芳在中医院针灸科创始人向朝杰学术一派,开始真正了解针灸,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认识到针灸的博大精深,从此,主攻针灸。后又受到宋维健、李兵等广元针灸名家指导,先后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由医院提名推荐,通过市、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层层考试、考核选拔,杨艳芳被录取并参加“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班”,进行了为期3年的集中学习深造。这期间,她先后游学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昆明、常德等地,有幸得到石学敏、徐经世、樊代明和郝万山等中医学界授教指导,提升了中医理论知识,临床跟师澄江针灸学派传承人张建斌、南岭针灸流派“靳三针疗法”传承人庄礼兴和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人吴荣祖等针灸“大咖”,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各针灸学派的特性和大师们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
在融合贯通中升华。杨艳芳深入研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等名著,吸取传统中医学精华,结合现代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厚积薄发,将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理念。
杨艳芳擅长运用针刺、艾灸、中药、穴位埋线等多种传统中医技术,擅长脑出血,脑梗死所致偏瘫,言语不清,进食困难,面瘫,失眠,颈、肩、腰、腿痛症,耳鸣,肥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四川省针灸学会会员、广元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委员。多次代表医院参加省市的临床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奖,主研、协研省市中医科研课题4项。
“谢谢你,杨医生,我今天就出院了,回去陪老伴享受晚年生活。”退休的王先生因脑出血导致言语不清、进食困难、左侧肢体瘫痪,经杨艳芳治疗,讲话清楚、能自行进食、可扶拐行走。
“医生是有温度的职业,我们应敬佑生命,时时心系患者,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杨艳芳说。(牟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