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阳绵竹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美酒名城·德阳绵竹”称号。6月13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40 余家知名媒体走进绵竹市各大酒企,感受绵竹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美酒名城”的独特魅力。
在四川盆地东、西、南,沿盆地边缘山区底部,存在一个U型白酒酿造带,亦称马蹄形酿酒带,川渝两地超过90%的白酒,都分布在这里。处在中国白酒U型酿造带“头部”的绵竹,是继泸州、宜宾、成都(邛崃)之后的川酒最后一块拼图。如今,“川酒甲天下”地位的奠定(截至2021年产量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53%),离不开绵竹的非凡贡献。这座酒城与四川其他几大产区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更是川酒长期霸榜的底气来源。
6月13日上午,媒体代表们走进绵竹多家酒企,探寻“绵竹酒”发展的密码。在东圣酒业原酒生产二区 、凤凰酒业等地,媒体代表们深入酿酒车间、白酒产品展区,实地参观了绵竹白酒的酿制过程,了解绵竹白酒企业的发展历史。
走进东圣酒业酿酒车间,只见一排排窖池整齐排列,工人们挥动着手中的铁锹,忙着拌糟、上甑、收糟。蒸腾的雾气中,源源不断的酒液顺着导管流出,粮食发酵蒸馏后特有的醇香弥漫在整个车间。
“东圣酒业成立于1982年,但我们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彼时,钟氏先祖在绵竹设坊酿酒,经代代相传后在清末民初达到繁荣高峰。”东圣酒业总经理钟刚介绍,公司一直采用钟氏传统酿酒技艺,坚持发酵工艺的自然性、酿造工艺的传统性、勾调工艺的原味性,形成了东圣酒“绵柔爽净甜”的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今,经过多年的精心耕耘,东圣酒业已积蓄起磅礴的发展势能。公司拥有窖池2004口,年产量12000千升,储酒能力53000千升,年瓶装酒生产能力500万件,获得“四川老字号”“川酒新金花”“首届四川原酒生产企业20强”“四川省八大优质原酒生产企业”等荣誉称号。
对于未来的发展,东圣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发展更好?钟刚表示,目前在中高端白酒领域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突围非常难。接下来公司准备在中低端白酒领域发力,酒博会期间也将一款新品,希望以酒为媒、以酒会友、以酒招商,推动优质品牌走出去,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和资金走进来。同时,也将充分利用好政府搭建的平台,加快市场布局,启动生产二区酒庄项目改造和1000万件智能化包装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控能力和生产水平。
走进杜甫酒业集团,扑面而来的酒香,让人“沉醉”其中,大家漫步于杜甫诗酒文化博览园,惬意地徜徉在诗酒文化之中,感受诗圣杜甫的洒脱情怀。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1982年成立的绵竹县曲酒二厂。多年来,该公司先后开发了杜甫酒、杜甫草堂酒等系列产品30余个。公司以酒业为主体,以文旅和文创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致力于打造中国“文化酒创制基地”“诗酒文化圣地”。
将文化与白酒深度融合,这是杜甫酒业多年来一直在探寻的发展道路。目前,杜甫酒业集团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已经在白酒、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未来发展,杜甫酒业集团副总经理汪佳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杜甫”这个超级IP为支点,突出“诗酒文化”,打造“白酒x文旅x文创深度融合”产融发展新模式,推动具有文化品位的杜甫美酒走进千家万户。
明清风格的剑南老街,是剑南春集团依托“剑南春遗址”和“天益老号”酒坊,打造的“旅游+工业”景区。500米长的青石板巷,串起了剑南春独有的御酒历史,勾连着川酒会馆、诸葛双忠祠、年画坊等酒文化、三国文化和绵竹年画文化,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走进景区内的天益老号博物馆、川酒会馆、剑南春酒庄,媒体代表们边走边看边拍,详细了解了绵竹实现以白酒搭台、文旅唱戏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感受着绵竹作为川酒四大主产区之一的文化底蕴及本土特色。
剑南春、东圣酒业、杜甫酒业其实只是绵竹白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绵竹将白酒产业作为特色优势,多措并举打造龙头引领、腰部支撑、集群发展、链条丰满的高质量白酒产区。目前,全市有白酒企业59家,其中规模以上21家,年产优质白酒近20万千升。白酒产值从2019年的191.5亿元增至2022年260亿元,年均增长12%。同时,白酒产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涵盖酿造存储、灌装生产、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产业链条,现有相关配套企业26家,其中规上企业14家,2022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
6月18日至20日,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将在德阳市举行,作为川酒四大主产区之一的绵竹,将继续以“酒”为本,展示“绵竹酒”魅力,不断擦亮“美酒名城·画境绵竹”金字招牌。(张渔 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