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陈俊钢:红色乡贤踩出致富路,瓜果蔬菜绘就振兴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16 17:42:07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从“农村走出去又回到农村”的青年队伍中,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鱼仓山村的陈俊钢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43岁的他,在下溪镇党委的关心帮扶下,用5年耕耘换来300亩猕猴桃园和70亩蔬菜园,每年盈利达70余万元。“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致富后的陈俊钢以他自己的“两园”为依托,帮助村民就业,带领他们增收致富,用坚持与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家乡的振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霓虹璀璨终不似,返乡致富莫犹疑
20世纪90年代,跟随时代洪流,陈俊钢离开生他养他的鱼仓山村,只身前往外乡,寻找机会。尽管走了很多弯路,在十数个行业里进进出出,但陈俊钢还是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在攀枝花拼搏出一片小小的天空,二十年,他积攒下了四百多万,但是安稳的生活并没有打消他回家的念头。
“落叶归根,纵使自己在外过得再光鲜亮丽,都没有家的归属感。家里有一片土地荒着,现在又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想带着这点积蓄返乡创业,为改变家乡的贫穷出点力,干点事。”2017年,正值马边彝族自治县推行“6+X”产业扶持项目,陈俊钢觉得是时候回家了。2018年初,他便搭乘政策的东风,一路返乡,在自己的家乡鱼仓山,开启了创业征途。
荒山野土难重重,潜心耕耘果万斤
创业不是小事,困难永远在路上。在创业中,陈俊钢既面临着土地流转、土地使用的老问题;也要解决果蔬种植的技术难题;最关键的是,他还需要解决销售的急问题;路遇鱼仓山荒山野土二百里,陈俊钢不妥协,不放弃,耐下性子,认真研究各地种植大户成功案例,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方法。于是主动同村委会联系合作,组织村民成功流转土地300亩,种植猕猴桃;同时向政府和银行申请助农资金380万元,成立马边新农运农牧专业合作社。
为了种好瓜果蔬菜,陈俊刚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经常与行家里手探讨经验,还外出观摩优秀产业园区。借用这些方式,陈俊刚的种植“本领”得到极大提高。此外他通过走访调研批发市场了解行情,带着自己的产品主动上门寻找批发商,同时依托网络的力量,与电商合作,进行线上销售。其中辛劳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其中酸苦,不是当事人不能体会。“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陈俊钢的坚持和智慧之下,他终于获得成功。
今年,陈俊钢收获了猕猴桃10万多斤,蔬菜园里辣椒、南瓜等收获30余万斤,还有不少正在采摘,现他的瓜果蔬菜已盈利70余万元。包括陈俊钢在内,可能谁也没想到,鱼仓山那些荒芜的土地,竟然种出了如此硕果。
万里归来故乡人,不忘初心报党恩
想起当初的毅然决然,返乡创业,陈俊钢的内心依旧是百转千回。当时,陈俊钢不仅把自己的四百万积蓄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创业,还冒着风险贷款两百六十万。事情成不成还不好说,但这个“赌注”是压得很大了。别人问起陈俊钢当初怎么这么有勇气时,陈俊钢想想,这样说:“马边生我养我,我是抱着报答家乡,报答我们的党的心态来做这件事的。”“赌一把”是陈俊钢当时的想法。“于自己可能有输有赢,但对家乡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把事情做在这里了,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经营经验还是产业前景,对家乡来说,总能见到点响。这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怀着这样的心态,他种出了300亩猕猴桃,50亩蔬菜。为周围县乡提供了一个踏实的果蔬供应点。同时他请父老乡亲都到他的产业园里工作,解决大家的就业难题。长期在此工作的有10多个村民。采摘季时,还会有30多个附近村民来这里务工,年工资支出近120余万元。他的产业园切实把乡村振兴落到了实处,帮助家乡人民增收,实现了共赢。
“他现在是我们村的果蔬种植的“土专家”,有啥不懂的,都可以在他那找到解决的方法,他有空的时候还会到我们的地里帮忙修枝除虫啥的,今年我们猕猴桃大丰收,他可算得上是大功臣。”一大婶望着她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园高兴地说着,“他也是我们村的“知心大哥”,有土地纠纷,家庭困事的村民都喜欢让他来断公道。事后有村民带着东西去感谢他,他也不收,就说都是小事,不足挂齿。”低调做人,踏实做事。这是他的真实写照,陈俊钢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家乡人民的真诚赞扬,2021年,他被评为鱼仓山的“带头致富人”,被下溪镇政府评为红色乡贤,还被选为马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谈到未来,陈俊钢说:“做好每一天的事,便是美好未来的开始。接下来我想在扩大园区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建立自己的品牌,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努力照亮自己的路,把自己的光芒奉献给其他人,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红色乡贤的模样。(杨妮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