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越野赛”背后公司:150万中标首届运营 员工仅22人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1-05-25 09:50:58编辑:邢春燕

5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发区域展开搜救 新华社发
5月22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举办的百公里越野马拉松,因遭遇极端天气,造成21人不幸遇难。这起事故堪称国内越野马拉松最大事故。
此次赛事的运营方是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甘肃晟景体育)。根据参赛人员的描述,此次赛事,晟景体育不仅管理不到位,对于赛事的举办也未按照严格规定进行。
幸存者
打40多个救援电话无结果
22日晚间,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参赛选手遭遇天气突变时的图片和视频。一些参赛者趴在陡峭的光秃秃的山坡上,抱团取暖,身上的布料被狂风刮得随风飘扬。亲历者“流落南方”撰文形容:“风吹得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得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李涛是这次越野赛中的幸存者,他全程跑完了马拉松,并安全回到山下。“死里逃生”的他告诉记者,下山的时候,山上发现了几具跑友的尸体,但无法救援,“太惨了,路标也没有。”李涛说,他是当天下午五点多下的山。下山的时候,他的双腿包括下身都快失去知觉。他拨打了40余个救援电话,但电话那头没有说清楚如何救援,后来他的手机还有百分之二的电量时,直接调成了飞行模式,他已经要打瞌睡了。
赛事主办方的另一个失误在于,可御寒保暖的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比赛必带的强制装备,而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包括“流落南方”在内的很多参赛者,都将冲锋衣放在转运包中,而转运包在比赛前一晚被组委会收集,存放在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而出事的路段主要是在险峻的CP2到CP3点,这让很多人根本没有穿冲锋衣的机会。
运营方
员工仅20多人,参保人数为0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省白银市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从2018年举办至今已有四届,连续四届均由甘肃晟景体育负责运营。
天眼查APP显示,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于2016年9月2日,注册地址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兴隆街14号,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吴世渊。从注册资本看,甘肃晟景体育似乎“实力一般”。其2020年报显示,当年该公司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0人。而这样一家实力平平的公司却多次拿下政府部门的“大单”。
梳理甘肃晟景体育公司之前的业务项目可以看到,2018年5月,该公司中标“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2018首届黄河石林国际百公里越野赛暨首届黄河石林国际马拉松赛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150万元;2019年7月,中标“白银市平川区体育中心2019年首届平川半程马拉松赛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97.68万元;同年10月,中标“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19靖远第三届国际马拉松赛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149.5万元。不过,记者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及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并未发现本次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的相关招投标信息。
虽然甘肃晟景体育参保人数为0人,但该公司一位张姓女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共有22名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均参与到一线搜救中。虽然有22名员工,但在重大事故面前,这点人手是极其有限和捉襟见肘的,是难以覆盖搜救需要的。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
5年增长30多倍!
“一路狂奔”的马拉松赛乱象透视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越野跑运动飞速发展。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长到2019年的1828场,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30倍。数量井喷的同时,马拉松赛乱象频发,一些劣质比赛“方案美如画,执行烂成渣”。
赛事井喷:5年增长30多倍
中国田径协会2020年4月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显示,2011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的数量仅为22场,2014年增长到51场。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也取消了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此后,马拉松赛事数量进入“井喷期”——全国马拉松2015年134场,2016年993场,到2019年达到1828场。
广州一家马拉松运营公司的创始人梁先生说,现在国内马拉松办赛市场已经“一片红海”,每当有新的马拉松开办或者此前的运营合同到期,“十几家公司去抢项目都算少的”,价格压得很低。由于需要协调安保、交通、医疗等多方面的公共资源,“地头蛇”现象也成为不少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的一个普遍特点。“很多赛事,你要拿就必须和当地熟门熟路的公司合作,有的‘地头蛇’很强势,也就借用下你的资质,中标以后就没你啥事儿了。”梁先生说。
马拉松比赛为何引得各方趋之若鹜?山东某市已经连续多年举办马拉松,该市一位副市长说,对于举办城市来说,马拉松赛事可以展现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形象;赛事办得好就有品牌效应,就能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
而一场越野马拉松,对于一些自然景区的品牌营销,亦是“四两拨千斤”。除了传统媒体,很多地方也很看中网络“大V”等“KOL”(关键意见领袖)。“很多跑圈‘大神’跑小比赛,报名费、交通费、住宿费组委会全包,全程VIP接待,只需要动动手指发发微博。”一位资深跑友说。
“野鸡比赛”乱象频发
赛事数量井喷的同时,马拉松运营机构的运营能力和参赛者的观念意识并没有跟上,导致近年来一些马拉松赛事组织乱象层出不穷。
赛事越办越多,但得到官方认证赛事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马拉松赛事总量为993场,其中田协认证的赛事为328场,占比略超三成;到了2019年,赛事总量增长到1828场,认证赛事仅为357场,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二成。
“田协或者登协认证的比赛,会派出专业的监督人员和裁判,对赛事筹备整个流程进行监管和把控,因此基本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一些‘野鸡比赛’就不好说了。”广州一位资深跑友说。
被很多人戏称为“野鸡比赛”的,就是没有田协、登协、体育局等官方和专业组织认证的赛事。这些赛事处在“监管真空”下。不少赛事背后的运营公司,可能仅仅是一两个专业人士带着几个大学毕业生搭的“草台班子”,“方案美如画,执行烂成渣”。
云南省路跑协会副秘书长饶利群说,我国越野赛起步较晚,很多组委会的运营方经验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赛事医疗救援和现场应急救治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些仅是临时招募,仅仅进行一次赛前培训就拉上赛场;对于多层医疗救护力量的布控,没有实现闭环高效管理。”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