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住建局开展历史建筑摸排保护工作 延续历史文脉 留住美丽乡愁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1-27 11:40:09 编辑:周姿彤 点击:
藏于闹市,隐逸闲居,历经百年风霜侵染却依旧沉静温婉,位于遂宁市城区凯旋路的引鹤茶社以其古风韵味流传在遂州人民的心间。引鹤茶社和遂宁境内现存的具有较大价值的9个历史建筑一起,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时代记忆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核。
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20年,为加强遂宁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摸排调查、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专家评审、征求意见、政府公布等阶段工作,完成了遂宁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公布(合计10处),其中船山区5处(引鹤茶社、净业禅院、圣母堂、龙凤古镇博物馆、龙凤小白塔电站),射洪市5处(青堤义渡碑、青堤蒋家祠堂、瞿河杨家祠堂、洋溪天主教堂、文升李家大院)。
保护 从摸清家底开始
“这个祠堂保存完好,整体建筑没有损毁,且祠堂外面还有两棵百年榕树,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可列入历史建筑考察范围。”日前,市住建局副局长唐静带队到安居区保石镇凤尾村开展第2批历史建筑摸排工作时欣喜地说。村里的欧阳氏宗祠始建于1770年,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但由于以前村镇一级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日渐荒废。“要把欧阳氏宗祠保护起来,尽快完善相关资料,尽早列入历史建筑范围。”唐静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市住建局组织召开了2021年全市历史建筑推进工作会,启动全市首批历史建筑测绘建档行动,开展第2批历史建筑摸排工作。会议要求,各辖区要进一步对接文广旅游、民政、民宗等部门,全面开展排查,实现历史建筑确定“零”突破。同时,要编制保护图册,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试点。
截至目前,遂宁市历史建筑初步摸排共120处,其中安居区3处、蓬溪县2处、大英县113处、遂宁经开区2处。
传承 留住美丽乡愁
历史建筑摸排建档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政策、资金、人才全方位综合推动。遂宁在加快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丰硕保护成果的同时,面对新形势,也想方设法克服摆在面前的诸多现实困境。
市住建局设计科科长向京介绍,目前最大的制约保护瓶颈在于很多地方重视不够和保护投入不足,伴随而来的问题便是房屋等建筑空置、废弃或居住其中的人无力维护,日益衰朽;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历史建筑的格局风貌,大家的保护意识弱,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上经验不足。
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充满了挑战,唯有正视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参与性、吸纳多元化投资主体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真正守护好这份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使其融入城乡建设,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对纳入名录的历史建筑加强监督检查和法律保护,在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严格落实审批和监管,以此推动城市、街区和村庄有机更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附:遂宁市历史建筑简介信息
引鹤茶社
隋唐时期独孤氏后裔在清末民初由陕西关中入蜀来遂经商,在三元宫侧董家巷建房五通,即茶社所在的老院,占地约500平方米至今。引鹤茶社的老院在经过任氏孙婿童晓辉、任晓晴夫妇精心修缮和维护后,内有2个小天井、1个休闲亭、10个包间、13桌散座,老院一如往昔宁静与祥和。茶社评为市十大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休闲地标,是闹市中看得见摸得着历史文化的一张城市名片。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曾亲临茶社并给予高度评价。“我们不断努力,让地球村传承历史,热爱文化的人们相聚一起在引鹤。”
净业禅院
净业禅院建于1949年前。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凯旋中路175号,约3586.5平方米。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净业禅院(原名佛学社),始于清末民初,于1933年由开山祖师上清下福大和尚领同常端等八位出家女弟子创建,其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即现在的紫东街口至现在的净业禅院。1958年8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总号(58)212号〕文件把佛学社列入省内第一批汉民族地区有名的、在省佛教中有影响的寺庙,明令保护。现占地面积为2282.17平方米,建筑面积3586.50平方米,确权面积3586.50平方米。
圣母堂
圣母堂,东南亚建筑风格,系砖木结构,屋顶有天窗,木制楼板、转角走廊、百叶窗,内有壁炉装饰,历年101余载。
龙凤古镇博物馆
龙凤古镇博物馆位于龙凤老街的一座传统民居的四合院内,共分七馆,一馆为龙凤古镇简介和遂宁的历史沿革,二馆为汉陶馆,三馆为汉砖馆,四馆为龙凤古窑馆,五馆为龙凤宋瓷馆,六馆为龙凤民俗观音文化馆,七馆为遂宁历史文化名人馆。
龙凤小白塔电站
龙凤小白塔电站引水流量92.5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21.4米,装机容量1.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小白塔电站紧邻龙凤水电站,两座电站共用同一条引水渠,并称“姊妹电站”。电站始建于1977年,因建设资金缺口大,仍以龙凤水电站为设计样板加以改进,采用条石结构和以木代钢的方式设计建造。
天仙镇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建于清代,位于天仙镇古渡口窑坝村1社陈家大院,属于川北民居特点的穿抖架、五脊梁四合院小青瓦房。整个陈家祠堂呈南北向,四合院建筑格局,房屋建筑有斗拱及雕花门、窗等。
沱牌镇蒋家祠堂
蒋家祠堂建于明代,位于青堤古渡口千年古镇街道中段,属于川北民居特点的穿抖架、吊脚楼、五脊梁小青瓦房。整个蒋家祠堂在园宝坡足呈南北向,为四合院建筑格局,房屋建筑有卷棚、斗拱、地楼及雕花门、窗等。
文升镇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文升镇书房坡,本建筑属于脊柱雕花四合院,建筑呈东西向,视野开阔,属于典型的川北祠堂式建筑。
大榆镇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建于乾隆年代,位于金鹤乡白店村五组杨家湾,属于川北名居特点的穿斗架、小青瓦房。杨家大院在白店村坡足西南面,为四合院建筑格局。
瞿河镇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全木结构,属于典型的川中民居祠堂标准建筑,斗拱雕花雕塑一应齐全,是本市保存较好和功能齐全的祠堂。(遂宁日报 刘晓 遂宁市住建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