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多向发力 优化就业环境

送岗位送培训 群众就业有底气
时间:2020-01-21 15:30:52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仁昌

  近日,位于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的“扶贫车间”内,几十台缝纫机“嗒嗒嗒”响个不停,十余位村民正用缝纫机处理布料,整个车间一片繁忙。

  去年以来,该区细化就业帮扶、开展各类培训、优化创业政策,多措并举打造高质量就业环境,有效助力群众就业。

  “扶贫车间”进乡村 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扶贫车间’建到村,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平时还能干农活,比在外打工安逸。”一立镇塘湾村村民李英坐在缝纫机前,一边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告诉笔者,她家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人照顾,还有一位80多岁卧病多年的老人需要赡养,一家老小的生活费都靠丈夫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十分拮据。如今,她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

  塘湾村“扶贫车间”采取“公司+村委会+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吸纳了该村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

  在龙蟠镇高坪宫村富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里,55岁的村民胥碧容正在小心地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如今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胥碧容告诉笔者,“扶贫车间”让他们不但能享受到在家门口上班的便利,还能掌握一门技术。

  “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每吸纳一人,给予1000元的奖补,吸纳十人以上并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的,给予一次性不低于5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嘉陵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就业指导办主任邓建军介绍,该区以企业下乡、车间到村、岗位到人、奖补到位的方式把“扶贫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区已建立“扶贫车间”58个,实现稳定就业1570人,其中包括贫困劳动力466人,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达到了2.3万元。

  搭建就业平台 实现东西部劳务输送

  “不但给我们培训,还推荐找工作,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让我们得到了大实惠。”大兴乡新观音村村民蒲培辉一年前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一家三口人年收入不过万余元。去年,他参加了劳务培训,被招聘进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一家电子厂。“现在我的工资一个月有4000多元。”蒲培辉说,这个收入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该区以东西部劳务协作为契机,紧紧围绕“武义—嘉陵”劳务协作内容,积极搭建对接平台,畅通劳务供需双向流动的市场渠道,为与武义的合作共赢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逐村逐户地进行‘过筛式’摸底调查,精准识别贫困劳动力年龄、技能水平、薪资期望等基本情况,并为有意愿赴浙江就业人员及时提供信息。”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黄宇翔介绍,该区还利用新成立的“武义—嘉陵劳动协作工作站”及时筛选适合嘉陵区贫困劳动力的岗位信息,并通过乡(镇)村信息公布栏、广播等渠道,将岗位用工信息宣传到村到人。

  同时,还加强沟通联系,引进浙江企业来嘉陵投资建厂或建设“扶贫车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劳务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2019年,嘉陵区向金华市和武义县用工企业推送求职人员信息700余条,武义县为嘉陵推送企业用工信息2000多条。该区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组织贫困人口到省外就业达1983人。

  培训送下乡 群众就业有技术

  近日,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在龙蟠镇举行招聘会,让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能够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招聘会现场,该区1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上百个岗位,前来应聘的不仅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有很多返乡农民工,大家仔细阅读着各用工企业的招工简章,详细了解用工信息、填写报名表等,不少求职者纷纷为送就业岗位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点赞。

  “我们不但要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还要把就业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黄宇翔介绍,该区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等培训活动,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技术。同时,还根据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意愿,精心挑选了中式烹饪、小家电维修、农机维护等10多个专业进村开展培训,采取长期和中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并由就业定点培训机构组织人员,带着设备和学习资料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教学,同时把职业技能考试从以往的教室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

  2019年,该区在30多个乡镇开设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20期,目前已有9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免费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同比增长17%。通过就业培训,让就业困难群众真正学到谋生技能并成功就业,确保他们稳定增收、脱贫致富。(蒋旭辉)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