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天府眉山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万亩荒地变金山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02 11:59:54    编辑:魏巍


      “哐哐哐,哐哐哐……”春寒料峭,在青神县的山间田地却已是一派生机盎然,挖掘机平整土地的声音仿佛是奏响的春日交响乐。青神县竹原料基地风景线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这正是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以后,该县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政府早谋划
 
       2019年6月27日,年产值22吨的绿色竹纤维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在青神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100万吨的原材料缺口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面前。在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现场推进会结束之后,青神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了“竹原料基地风景线”项目,从规划到动工建设用时不到一个月。
 
 
     “项目计划全县年栽竹1万亩以上,以甜龙竹、梁山慈、巨黄竹、粉丹竹等造纸原料竹为主,实施新建和改良竹基地,同时提高竹品质、增加竹产量,将现有竹林产量从1吨/亩左右提高到6—8吨/亩。”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李伟介绍道。
 
       竹原料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拟建成尖山竹林基地、天池竹林基地、白果竹林基地和西龙竹林基地。竹原料基地所产出的竹子,都将与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造纸竹原料购销合同,这意味着,每根竹子都有了固定买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
 
       青神县林业和园林局、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和林科院专家组成工作专班,跟进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全力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将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到竹原料基地和竹林风景线建设,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力争“产业到哪里,基础设施道哪里”。同时,县委县政府对新建造纸原料基地、竹原料基地建初加工生产线、竹企业原料运输实施补贴和项目扶持,确保竹原理基地建设有序有力。
 
       村社落实快
 
       瑞峰镇尖山村土地贫瘠、山石裸露,田地产出低下,荒山林木稀疏,缺乏精细管理技术,产出几乎为零,群众生活贫困,但地处岷江河畔东岸,土壤、水分、气候适合于种竹。经过数十年的种植探索,已发展成为青神县的栽竹基地,现有竹林种植面积10000余亩。竹原料基地风景线项目的落地更为尖山村的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心剂。
 
 
     “我们村在去年11月就成立了村集体的公司,但是具体怎么开展业务还没有具体计划。”2019年9月,尖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国军参加了眉山市举办的“优秀农民工书记培训班”,在参观郫都区战旗村时颇受启发,回来之后就开始着手组建尖山村自己的村集体公司。
 
       尖山竹林基地采用的是“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开展竹种植。流转农民的土地或者邀请农民直接土地入股,使土地可以大规模、成片地被利用;由公司统一管理,利用市场、技术、管理等优势,解决了散户产量低下、价格不稳定的问题;由村集体公司与收购公司签订采购协议,收益的90%由村民共享,公司收取10%的管理费。竹基地的规范化经营管理,可以使竹种植精细化、规模化,保证了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确保了农户收益,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公司还将聘请本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到种竹过程中,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我们村里本来就有一个竹片加工厂,不仅为我们的村民服务,同时也覆盖了天池村以及乐山和我村交界的几个村,这样一来,我们在本地就能实现竹子的粗加工,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方国军指着村委会旁的竹片加工厂说道。
 
       农民笑开花
 
       距离尖山村33公里以外的高台镇黄莺岭村也面临发展窘境。黄莺岭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山地大多荒芜,零星的栽种经济林,每亩一年仅能收入100元左右。
 
       得知竹基地风景线项目之后,村两委经过实地勘测和调研,决定以黄莺岭种养合作社的名义集中流转500亩山地栽竹,预计3年后竹林投产,每亩可实现纯收入1000元以上。
 
       家住在黄莺岭村4组的曾花容老人对此很有发言权。
 
     “我家里原来有二十来亩山地,一年只能收入2000元左右,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每年都能有5000-60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曾华容老人笑着说道。不仅如此,当合作社开始盈利之后,她还能享受到集体经济的分红,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种竹获得劳动收入,确实是怎么算都划算。
 
     “这样做,既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又能助农增收,同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可谓一举三得。”黄莺岭村党支部书记任福华介绍道。
 
       黄莺岭村的竹原料基地从1月开始动工,目前已经完成约100亩土地的平整工作,预计在4月底前完成500亩竹林的栽种,惠及800余人。(兰婷)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