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德阳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中江规模化养蚕 蚕桑业迎来春天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30 11:35:11    编辑:唐磊


  阳春三月,中江县的蚕桑基地处处透露生机。刚修枝不久的桑园萌发出新叶;一个个蚕房已完成消毒,养殖户们提前预订了蚕种;一些养殖大户刚搭建了现代化的蚕棚。

  在中江新一轮蚕桑养殖大幕开启之际,该县蚕桑产业已悄然发生可喜变化,养蚕逐渐由农户零星分散转向企业大户规模集中养殖,蚕业逐渐由传统高强度劳动密集型养殖向现代化养殖方向转变,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

  工厂化养蚕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


  3月23日,中江县会龙镇青杠村,在业主赵俊新建不久的蚕桑基地内,一个新搭建的现代化蚕棚即将安装自动上蔟、升降蚕台等设施,赵俊计划再订购300张蚕种,不久就将在其2000亩蚕桑基地拉开今年工厂化养蚕的序幕。

  2018年,长年在外做外贸生意的赵俊三兄弟在中江县会龙镇、太安镇的4个村流转2000亩土地,并于去年开始栽桑养蚕。
 
  “我们有自动上蔟、升降蚕台等设施,养100张蚕只需 15个劳动力,大大节约了人工。”赵俊说,“在正常水平下,我们2000亩桑园一年可养蚕六季,每季至少养1300张蚕,非常有规模,这提高了蚕茧竞争力,不再像过去靠农户散养”。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桑园来工作“我们去年发出的务工工资就达130万元。”赵俊介绍说

  青杠村驻村干部黄海峰说:“过去我村养蚕都是散养,既耗劳力、效益也不突出,全村有10年没有养蚕了。近两年,赵老板三兄弟到村里规模流转土地建桑园,发展现代蚕业,还将建缫丝厂,实现产销‘一条龙’,助农增收。”

  中江县太安镇太安村村主任沈德军向南充蚕茧站订了2000张蚕种。沈德军也是一个大业主,2018年9月他成立了四川太丝蚕业有限公司,规模流转32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蚕业。在其基地,自动上蔟、自动升降台、自动摘茧机、自动烘干机等现代化养蚕设施应有尽有。

  “现代化养殖模式,我们一年可养蚕8-10季,比散养户多养5-6季。”沈德军说,“我的基地还带动了400多贫困户务工。下一步我准备通过返租倒包形式,把集中共育的小蚕发给农户喂养,这比传统散户喂养提前二三十天实现效益。”

  到2022年拟发展现代蚕桑基地12万亩


  “从小蚕养到大蚕有很多技术环节,过去我们的散养户大多掌握不了技术,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养出来的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会被贩子压级压价。通过业主和公司现代规模化养蚕,农户可按公司技术要求参与,特别是贫困户还可参与公司一定比例分红。”太安镇副镇长周汉先深有感触地说。
 
  自2018年以来,中江县已有86个业主、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建园,2019年还有66家实现了高标准建园,逐渐打破中江历来由散户栽桑养蚕的格局。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继红说,“自 2016年6月蚕桑管理职能划入农业局以后,我们通过调研,认为蚕桑可抓可发展,总结出它有‘短、平、快’致富优势,鲜茧行情不低于 30元/公斤就赚钱,而 2016 年至今,鲜茧都在40-60元/公斤波动。但过去的散养必须转型升级。于是,我们就利用各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机会,引导业主、企业等发展规模集中养殖,使蚕业逐渐由传统高强度劳动密集型养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转变。”

  中江县将蚕桑业纳入了县级“2+2”农业产业规划,计划到2022年在16个乡镇发展现代蚕桑基地12万亩,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发展之路。基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在通济、回龙等蚕桑老区,进行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在仓山、冯店、太安、会龙等南片区,开展万亩蚕桑基地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中江引进企业在仓山规划建设蚕桑加工园,解决产品加工升级的问题。同时,整合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涉农资金、业主自筹资金共计12.36亿元,打造12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

  由千家万户栽桑养蚕到业主和公司规模建园发展现代蚕业,中江蚕桑业的发展再次迎来春天!(肖开丰 顾朝辉)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