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 德阳 > 焦点图 > 正文


棚改样本 民意写就

——什邡市皂角街道城西社区棚户区改造纪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3-23 10:41:39    编辑:唐磊


  对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来说,棚改,是一场关乎格局的“大手术”。从住房“解困工程”到“安居工程”,数以千计的什邡市民从“忧居”逐步实现了“优居”的梦想。
 
  一家十几口住在破旧的青瓦院儿,低矮的平房里只有“烟杆井”,开放的化粪池遇到雨天就倒灌……过去,尽管守着山清水秀的风景,但面对这样“蜗居”条件的什邡人实在无暇体会精致的慢生活。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一场以棚户区改造的“破题”实验徐徐拉开,有着“城中村”之称的城西社区伍家烧坊、马家院子、廖家院子成为了什邡棚户区改的“开路先锋”。
 
  “老马”走了“小马”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髦”的小青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城西社区拔地而起。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共体育场所、多层洋楼形成了合围,过去的“时髦”与现下的“新潮”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马登明,城西社区一组组长。2007年,他开始辗转各大城市,与多个房地产开发商周旋。“城中村”一度成为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的“淘汰品”,马登明心里清楚,要不了几年,城西社区一组大多院落都会在城市发展中掉队。
 
  2007年夏季的一场大雨,更是坚定了马登明棚户区改造的决心。农村自建房没有排污设施,地势偏低,加之开放的化粪池,让伍家烧坊、马家院子、廖家院子在大雨的洗礼后沦为一片“汪洋”,雨水掺杂了粪水流进居民家中,大家叫苦连连。
 
  谈判磋商紧急提上日程,所谓故居难离,“以地换房”是马登明与开发商谈判的底线。然而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马登明的一切努力化为了泡影。地震后,矮旧的瓦房成了危房,改造迫在眉睫。之后几年,马登明更是频繁的造访各地开发商。2016年,64岁的马登明因患食道癌离世。弥留之际,最让他放心不下的仍然是院落的改造,他拉着儿子马俊的手,嘱托儿子替他圆梦。“父亲努力了近十年,我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他的心愿。”马俊说,父亲为院落改造劳心劳力,左邻四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也十分同意由他接替一组组长的工作。
 
  “老马组长走了,小马组长来了。”马俊将自己的生意作为了副业,专心致志推进院落改造。2017年,时任什邡市市长的卿伟来到城西社区一组,实地察看了三个院子的情况,当即拍板棚户区改造必须搞!政府的介入让马俊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走访调查、宣传发动、测量面积、签订协议……棚户区改造采取货币化安置,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各式各样的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在测绘马俊房屋面积时,根据棚户改造的条件近30平方米的铺面被划为居住面积,意味着要少赔付十余万元,马俊二话没说同意了。“是党员、又是干部,我要做表率,棚改才能顺利推进。”一切按部就班,2018年底98%的居民完成了棚户区改造的协议签字。
 
  五代人迁出“蜗居”

  “那时我刚成家,和丈夫一起在城外盖起了小瓦房,生活有滋有味。”57年前,从事会计工作的李廷璠搬进了伍家烧坊的新房子,那时她22岁;如今,李廷璠又住进新家。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痕迹,生活却从未将她抛弃。
 
  “小区会老,人也会老。老人无法重新换个身体,却有机会换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李廷璠家的墙皮早已开始脱落,80多平方米的面积看似宽敞,却早已显出老态。伍家烧坊里,李廷璠可是“名人”,一大家子16口人都居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基础设施跟不上生活节奏,家里老老小小都盼着能早日迁出“蜗居”。

 
 
  改变,从李廷璠签下棚改安置协议的那一刻开始。2018年,什邡正式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组开始入户宣传,作为居民代表李廷璠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入户动员。因商铺的面积核算问题,年过六旬的廖传鑫一直拒绝签署安置协议。廖传鑫与李廷璠是老邻居,关系一直处的不错。李廷璠自告奋勇,登门劝说。
 
  “老廖,这么多年了,我们急需换一种生活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廷璠多次劝说廖传鑫。最终,为大局考虑,老廖同意签订了棚改安置协议。拿到40万元安置款,李廷璠带着百岁高龄的母亲搬进了隐峰粮站家属区,虽然是旧小区,但院子里住的都是曾经的老邻居,女儿更是特意提前将房子进行了翻新,60多平米的两居很是温馨,李廷璠还特意置办了新家电。而李廷璠的儿女们也将各自的安置款购置了商品房,一家五代人至此结束了他们的“蜗居”生活。
 
  “妈,我买了新鲜的蔬菜和猪蹄,中午我们都要回来吃饭哟。”3月8日一大早,儿子施晓东来到隐峰粮站家属区,这一天除了是妇女节,还是李廷璠乔迁新居一年的日子,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无论走向何方,都需要一个起点;如果走向的是改变,那么暮色中的老房子,就是这一切的开始。
 
  从质疑到认可

  阳光透明,最大程度赢得民心,是什邡棚户区改造中的一粒“定心丸”。“好事一定要办好!”是什邡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的承诺。棚改实施之初,市委书记卿伟挂帅,成立了城镇危旧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房屋权属认定工作组、房屋评估结果评审组、法律审查组。并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未登记产权房屋权属认定情况、棚户区改造房屋模拟搬迁补偿安置方案等进行公示,严格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防止了失廉现象发生,群众满意度保持高位。
 
  “第一次测绘后,对房屋面积我是持质疑的态度。”黄光华住在伍家烧坊的三间砖木瓦房里,因房屋布局异形,他对测绘机构确认的房屋建筑面积一直不认可,坚持不签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督查推进组的成员刘永健和城西社区书记蒋长兴多次前往黄光华家中,不厌其烦向其宣传政策,请来测绘机构向其讲解房屋测绘的流程及标准,并现场进行复测。

 
 
  整个复核过程,有着“双重身份”的皂角街道城西社区棚改工作组副组长、皂角街道纪委书记张果也全程参与,听取意见、建议,在棚改的每一环节,实现了和群众共同参与,让广大群众成为棚改名副其实的主角,也正因此,黄光华一家终于心服口服在协议上签字同意。捍卫“主人翁”地位,皂角街道城西社区一组96户、17000多平方米“城中村”房屋改造,短短两个月签约率达100%,成功完成了该组的“城中村”改造。
 
  也许有一天,伍家烧坊、马家院子、廖家院子等老院落,也会成为人们热衷了解的雍城历史。在这座精致小巧的城市,它们的故事如同一股清凉的微风,轻轻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一座整洁、精致、美丽的小城,感谢这些说了再见的城中村,正是从这里开始,什邡有了全新的改变。(何小米)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