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 正文


大美新阿坝|壤塘县:趟出非遗传承、就业脱贫新路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9-09-20 17:29:36    编辑:刘映红


  阿坝州壤塘县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这里也是嘉绒、安多、康巴等藏民族聚居地,文化资源独特丰富。坐拥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世界最大石刻藏经堆棒托石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座,国家级自然生态风景保护区2处,省州级的文化资源上百个,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觉囊文化之乡”。
 
  2018年壤塘县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先后建立起壤巴拉觉囊藏医药传习基地、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基地、藏纸传习基地、川西北民歌传习基地、锅庄传习基地、觉囊唐卡传习基地、雕刻传习基地、时轮藏香传习基地、色玛藏茶传习基地、在内的9个非遗项目27个非遗传习所。其中觉囊藏医药以“藏医+中医”延续学习的模式,为藏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索出一条突围发展之路。
 
  探索新模式 保护与传承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壤塘县藏哇寺雍和吉祥宫中发现一套明代藏医手术器械,展示了壤塘藏医药文明的悠久历史。据了解,藏医药学传承至今已有2300多年,藏传“十明”文化中,藏医学是归类于“大五明”的文化范畴,是富有极大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尚未被大众所了解的“宝典”。藏医学作为青藏高原上神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世界医学领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医学体系之一。千年以来在它的传演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传承限制,也正因为传承的严格所以才会使它自成体系,保持着纯正的原生态“血脉”,给予人们最本真的带着远古气息的奉献。
 
  2010年,壤塘县政协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嘉阳乐住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建了第一个公益的非遗传承机构——觉囊唐卡传习所。在此基础上,壤巴拉觉囊藏医药、壤巴拉藏式陶艺、壤巴拉觉囊梵音古乐等26个传习所陆续创办,将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传承免费给开放给当地青少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传习所教师尼麦南甲介绍:“觉囊唐卡传习所目前有400多名学生,其中有200多名去了上海学习,传习所目前有唐卡、藏医药、藏语学等14个专业,藏医药和唐卡专业的学生最多。”
 
  教师尼麦南甲介绍研习所基本情况

 传习所的学生正在画唐卡
 
  据了解,该传习所今年藏医药专业已有两个班的学生被送往上海进一步学习中医知识。尼麦南甲表示:“了解学习中医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发展藏医药这一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帮扶贫困学生
 
  22岁的学生格桑多吉来自阿坝州马尔康市,2013年来到觉囊唐卡传习所学习,学校免除了包括餐饮住宿在内的所有费用。格桑多吉对有机会来到传习所学习非常感恩:“学校对我们很好,毕业后还会保障我们就业。未来希望能够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格桑多吉对有机会来到传习所学习非常感恩
 
  壤塘县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副局长叶金涛表示:“目前,全县已有3000余名农牧民群众从事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学习民间技艺,制作文化产品,拓宽增收门路,人均月增收500元以上,消除贫困人口1600余人。传习所对所有学生全免费的政策为我们培养非遗传承人才,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业扶贫是壤塘县传习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觉囊唐卡传习所藏医药专业的同学已前往上海继续学习中医。毕业后,学校将推荐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门诊就业。(侯敬文)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