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 正文


24只赠外大熊猫首次“同框”

——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背后的故事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9-08-26 09:48:29    编辑:刘映红



《大熊猫图志》内页。省地方志办供图
 
  “图片太棒了”“真的很精美”……8月21日,在京开幕的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本来自四川的《大熊猫图志》惊艳亮相,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
 
  在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由省政府新闻办指导,省地方志办、省林草局联合编著的《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日前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部图志是全球首部以大熊猫为记述对象的官修图志,旨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与画作,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大熊猫的起源、生态、研究、保护和文化等。记者采访了该图志项目组成员,了解编著背后的故事。
 
  不懈寻找
  400余幅图片呈上视觉盛宴
 
  《大熊猫图志》收纳了包括大熊猫起源进化、生活习性、抢救与保护、栖息地、饲养与繁育、文化与科研等方面的众多图片,共计400余幅。正是有了这些包罗万象的图片,《大熊猫图志》才能为读者呈上一场视觉盛宴。
 
  由于大熊猫被科学发现至今已有150年,一些年代久远的照片已难以找寻。对此,图志项目组通过面向社会发出征集启事、登门求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等,获得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收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赠送外国的24只大熊猫的照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政府先后将24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日本等9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为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外赠送大熊猫。“这24只大熊猫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我们从编著之初就提出要求,必须千方百计收齐它们的照片。”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说。
 
  此次图志的相关工作,引入第三方内容创作与运作机构“考拉看看”团队的参与。通过努力,团队成员首先收集到了16只被赠大熊猫的照片,但赠送给美国、西班牙、朝鲜的其余8只大熊猫的照片怎么也找不到踪迹。即使前去省图书馆查阅当年的报纸,将大熊猫被赠前后几年内的报纸都查找了一遍,甚至前往当年运输中转站北京动物园寻找,仍是一无所获。
 
  被赠国家的动物园中会不会有相关档案留存呢?经多方打听,项目组联系到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和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得到热烈响应。赠送西班牙的大熊猫“强强”的照片在马德里动物园找到了。就在这时,宝兴县地方志办得知需要赠送给朝鲜大熊猫的照片,也积极参与寻找,陆续找到了5只赠朝鲜大熊猫的照片。
 
  通过不懈努力,24只被赠送给国外的“和平使者”在多年后得以在《大熊猫图志》中“同框”。
 
  上千条宝贵意见
  确保图志严谨准确
 
  为保证《大熊猫图志》的严谨与准确,项目组将初稿交送给在大熊猫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们审阅,包括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专家等。
 
  专家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细心严谨地对图志进行审阅,前后提出上千条宝贵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从上世纪80年代起,坚持在川甘陕大熊猫出没的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在大熊猫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地位。
 
  150年前,阿尔芒·戴维在邓池沟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后,对大熊猫写有文字记述。图志最初引用的文稿来源是前人翻译后的中文材料,但曾阅读过原始外文版的魏辅文认为翻译不准确,帮助找来了原版材料,让图志的文字记述更加忠于原作者。项目组成员张小军介绍,怀着这样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魏辅文将图志中的不妥之处一 一注明。
 
  这样的严谨较真也体现在其他项目组成员和专家们的工作中。以上述24只“同框”大熊猫为例,赠送给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兴兴”,工作人员虽然找到了一些它们的照片,但仍然不能确定这些照片上的大熊猫是否真的为“玲玲”“兴兴”。
 
  “为了求证,我们观看了多部与它们相关的官方纪录片。”项目组成员告诉记者,根据纪录片上“玲玲”“兴兴”的影像线索,终于从一家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博物馆机构的图片库中找到了它们的宝贵照片。
 
  “不能因为图志要突出趣味性,就淡化了时间、地点、事件、信息来源等的准确性权威性。”项目组成员张兆法说,我们要求工作人员逐一查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时间等信息,制作图题时也严格按照规范来对图片进行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的同时,也增强图志的客观性。
 
  将翻译成多个语种
  向全世界读者宣传四川
 
  张兆法介绍,《大熊猫图志》创新了编著模式,既充分引入珍贵史料性实景图,同时又将实景拍摄作品与艺术家创作作品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结合,收录多位知名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等创作的有关大熊猫题材作品,既有四川本土作品,又有国内外名家的佳作。
 
  《大熊猫图志》在折页中插入了一幅“大熊猫栖息地水墨画百米长卷”,它是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院长童昌信历时7年完成的创作。张小军说,细细浏览,读者能看到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在夹金山至九寨沟的栖息地间悠然自得、嬉戏玩耍。
 
  “我们在编著之初就提出推出中英文双语版的《大熊猫图志》,向全世界的读者推广。”陈建春说,尤其是我省提出“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旅游口号后,多语种的图志有助于四川形象的推介。
 
  《大熊猫图志》中文内容基本定稿后,随即启动英文翻译工作。整个翻译工作异常繁琐,尤其是后期审读,需对专业名词进行反复核对。为确保翻译准确性,项目组不仅邀请了国内知名翻译家审读,还邀请了外籍专家审读。
 
  省地方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熊猫图志》还将翻译成多个语种,向全世界发行。(李寰 钟振宇)

‖ 推荐专题

微信扫码
网页右上角按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