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有位战贫老“姜”军
时间:2019-06-04 12:22:0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刘婷婷

邹才巨(左)在田间给村民讲解生姜种植技术。 华小峰 摄

  扶事绘

  “根部很粗壮,长得不错。”5月29日,普格县迎来一场透雨,让旱情得以缓解。邹才巨兴冲冲跑进生姜地,捏了捏生姜根部。

  今年62岁的邹才巨,是泸州市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去年6月,他成为凉山综合帮扶工作队的一员。来普格近一年,邹才巨指导贫困群众种植葡萄、辣椒、李子等经济作物,尤其在他擅长的生姜领域,已经推广种植1500亩。

  他说:“舍不得那么好的农业资源,我主动要来”

  邹才巨来到凉山时是61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已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可闲不住的他,向组织递交了到凉山驻村帮扶的申请。

  “舍不得那么好的农业资源,我主动要来。”邹才巨说,自己考察一圈发现,普格特别适合种生姜。这里冬春两季干燥,土壤疏松,不易滋生细菌;海拔1800米,昼夜温差大,利于生姜内营养物质积累……

  但准备放手大干一场的邹才巨没想到,第一次院坝会上自己就被“将了一军”。

  “不知道咋种姜。”“一次投入那么多,哪有钱嘛!”“卖不出咋整?”……群众不理解,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为啥非要改种生姜;干部也有疑虑,亏了怎么办。面对这些质疑,邹才巨不急着解释,而是邀请几个乡镇党委书记、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到乐山、泸州等种姜大市实地考察。

  出去转一圈,之前想不明白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会种植,有农业公司技术指导;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生姜亩产值可达1.2万到1.5万元,是苞谷、土豆的10倍左右;最重要的是龙头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愁卖不出去。

  今年4月,1500亩生姜在普格县扎了根,11月就能收获。从分厢作垄到施肥打药,邹才巨整天泡在姜地,成了领导村民战贫斗穷的邹“姜”军。

  他们说:“姜啊,还是老的辣”

  “邹老师,快帮我看看,葡萄怎么剪枝?”远远看到邹才巨走过来,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村民付德芬高声喊道。

  付德芬所在的这座葡萄园占地40亩,是德育村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这座葡萄园基地所有大棚里都装有自动灌溉装置,外面套上了防鸟网。大棚外还将再建一条绿色长廊,方便游客采摘时休息。“既要有粗放的生姜种植,也要有葡萄这样的精细化管理作物。”这是邹才巨为普格县农业发展给出的建议。

  在荞窝镇施加村,大棚里面的青椒长势喜人。邹才巨来了之后,建议施加村改种青椒。很多人不同意,村民海来日古却听了进去,不顾家人反对,第二天就把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的苞谷全部砍掉。“现在6分地挣6000元,以前种10亩苞谷地都没这么多!”

  从种植、打药到施肥、采摘,闲不住的邹才巨几乎跑遍了普格县所有村镇。他最看重的,还是生姜产业。他计划在地里铺设管道,利用当地充足太阳能,夜间给土地加热,这样可以在冬季种植错季姜,抢占春节市场。在他的帮助下,未来,普格县计划种植一万亩生姜,打造特色脱贫产业。

  如今,提起邹才巨,当地村民赞不绝口,“姜啊,还是老的辣!”(记者 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