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公党建空壳化、形式化
时间:2019-05-29 10:46:32 来源:《半月谈》 编辑:刘婷婷
  近年来,不少非公企业积极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不仅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也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不过,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也有少部分非公企业党建积极性不高、质效不高,甚至存在基层党组织空壳化、党建形式化倾向,党建工作亟待端正动机、补齐短板。

  完成任务心态、不纯动机,使某些企业党建形式化

  某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装上制度牌,弄好台账,单辟活动室……形式上保证就行。上级来检查时,就临时‘加戏’。”东部某省基层干部反映,部分非公企业党建积极性其实不高,成立的党支部就是一个名称,组织全覆盖结果成了名称全覆盖。

  有些地方的非公党建靠一味强推,相关活动质效并不高。强推之下,有些非公企业被动应付。东部某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坦言:“上面让做一就做一,让做二就做二,企业普遍存在应付差事的想法,并不真心主动。”

  有些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其初衷就已跑偏,沦为企业谋求好处的工具。半月谈记者在南方某省调研发现,有的非公企业在成立党支部上动机不纯,把成立党支部作为获得地方党委在申报项目、奖励性资金等方面“特别照顾”的捷径,地方党委帮助有力,就积极搞党建、轰轰烈烈,否则就撂挑子不干,消极应付。

  中部某省会城市一招投标公司现有党员3名,常年外派。今年,该公司老板主动找到街道要求成立党支部,街道以没法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为由拒绝后,该公司通过设立党员微信群、安装视频会议系统等举措如愿成立党支部。街道事后了解到,该公司如此“主动”是因其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党建加分规定。

  形式主义党建,往往作为企业的“正面形象”出现,背后其实是“生意经”。华南某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也准备在自己的企业成立党支部,以此来维护好与政府的关系。

  缺党建人才、党员流动性强

  缺乏党建人才是部分非公企业面临的难题。华南某高新区党工委反映,非公企业中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非常少,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无暇顾及党务工作,一些党建指导员只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较少,党建工作缺乏创新。这也间接造成部分非公企业的党性教育方法较少且陈旧,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弱,党员教育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不可避免需要人财物等资源支持。“不少中小型非公企业缺乏资金实力聘请专业党建人才指导开展工作。”东部某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员工流动强给其党建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华南某高新区党工委反映,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党员数量周期变化大,从业人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数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中小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较低。有些非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层次人才因为自身优秀、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也很常见。

  非公党建要做实、做活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决不是虚功。“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可以让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更加符合国家政策方向,让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把组织建设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人才优势和业务优势。”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党建力量应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不少党建工作者认为,非公企业因其特殊性,在开展党建时应讲究灵活性。“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不要搞一刀切,不同类型企业应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和党建形式。”华南某开发区党委组织部干部说,让工人放下工作经常专门开展党建活动不现实,企业负责人也不乐意,企业党建活动需灵活开展。

  广州开发区非公党建开展较好的企业,大都将党建融入企业团建或企业文化建设,与环保、扶贫等活动结合,收到良好效果。(半月谈记者 李雄鹰 陆华东 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