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陈大华尺八洞箫演绎大唐余音

时间:2018-09-07 17:20:08 来源:中国网 编辑:付子娟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这是诗圣杜甫在公元759年用《成都府》一诗形容唐时成都的音乐文化盛况。2018年9月7日下午,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仰止堂,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草堂诗社承办的“唐诗对话唐乐:尺八演奏家陈大华草堂音舞诗会”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作为弘扬天府文化、传承诗圣精神的这场陈大华尺八演奏会,朗诵者朗诵歌咏唐朝各种乐器的唐诗,与“青城隐士”陈大华演奏的尺八、洞箫交相辉映,一时成为众多诗词爱好者和尺八发烧友追捧的焦点。

 
  陈大华,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喜欢二胡、小提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学吹洞箫,2002年潜心研究尺八文化。陈大华还是一个颇负盛名的诗人,曾与蒲永见、蒋雪峰并称“江油诗坛三剑客”。退休后,陈大华就归隐青城山,过着隐士生活,每当吹奏尺八或者洞箫时,他举手投足之间都沾染着透射着李白的仙气。

 
  陈大华说,他吹奏的尺八,一尺八寸,是仿唐乐器。“现今传世的大唐尺八或者大宋尺八很少见了。曾经听说日本寺庙里能听到这种唐音,我还去专门去日本取过经。从此迷上了尺八,尤其是在道教圣地青城山吹奏尺八,隐身山谷,追寻古音,修身养性,也有吹禅的意味。”

 
  据陈大华介绍,尺八、箫与骨笛其实还有血缘关系。“在汉代以前,所有的吹管乐器,不管是横吹的还是竖吹的,都统称为‘笛’。到了唐代,才出现‘尺八’这个名字。或者可以这样说,到了唐代,尺八作为雅乐,才被官方记入史册。唐以前,尺八一直在民间流传,据说,汉代成都周边地区,民间吹奏尺八十分盛行,可惜一直没有出土的实物印证。尺八,应该是魏晋长笛的延续与发展。箫,也是吹管乐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定型的。它们的祖型都应该是9000年前的骨笛。现在流行的尺八与箫的明显区别在吹口。尺八的吹口是外切口,呈半月形。箫的吹口是在管内挖削,形状有V形或U形。尺八制作,工艺更复杂,其内径曲线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分唐尺八和宋尺八,唐尺八为6孔,7音;宋尺八是5孔,5音。目前日本流行的多为宋尺八。”陈大华表示,事实上尺八和箫这两种乐器,音色也有明显区别。“比如尺八,音色质朴,苍凉高迈。而箫,箫声悠扬,清越。”

 
  9月7日这一天的草堂雅集,陈大华和他的朋友们用唐诗对话唐乐,再现杜甫当年在成都的大唐音乐气象:“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受邀舞蹈家阿依卓,更在现场听音跳舞,现场表演了大唐软舞,即传说中杨贵妃跳过的扇子舞、水袖舞,与陈大华以及朗诵家上演了一次堪称大唐遗风遗韵的“诗、乐、舞”三绝余音。
 
  《枉凝眉》《缘起》《空》《水流云天》《绿野仙踪》《平沙落雁》《凤凰台上忆吹箫》《月上西楼》《梦幻曲》《阳关三叠》《清明上河图》……这些悠扬的曲子,从陈大华口中吹奏而出,音色时而苍凉辽阔,时而空灵恬静,让人情不自禁会跟着他的音符进入全新的音乐世界,仿佛有飘逸回到大唐的错觉。(付子娟)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