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中的四川元素引人关注
成果丰硕
7月24日,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在成都闭幕。经中非民间组织充分协商,一份《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出炉,推出30个中非民间合作项目,涵盖民生合作和捐赠救助、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促进发展、文化交流、建立交流机制五个方面,推动中非民间务实合作。
从成都出发,中非民间合作踏上新征程。而这份《计划》中的四川元素也分外引人注目。
邓翔沣 本报记者 吴忧
四川力量参与,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成都实在太漂亮了。”《计划》发布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博茨瓦纳马西雷基金会会长马西雷说,成都的美食美景让她惊艳,她一定还会以旅游的方式来到这里。
纳米比亚工会主席穆尼阿罗也谈到,此次四川行所到之处都十分干净,清洁的环境能帮助四川人民预防传染病,“希望四川能同非洲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在四川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驻会副会长王海林看来,四川与非洲民间交往面临新机遇,“我们要不断深化经贸、产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才等各领域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四川力量。”
30个项目中不乏四川力量的参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开展与非洲国家合作,未来三年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为非洲国家培养300名高级人才。此外,中促会与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将合作开展非洲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
王海林透露,四川其他有关高校也将通过资助来华培训和向非洲国家派遣专家、建立培训中心、发放奖学金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培养科技、工程、卫生、农业等各类急需人才,使其成为深化友谊、交流理念的重要桥梁。
“希望四川可以提高接待非洲学生的比例。”加蓬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埃耶贝说。这次来到四川,他了解到四川教育资源丰富,希望四川可以提供一些专门面向非洲留学生的奖学金,吸引更多非洲学生到四川学习。
新项目新共识,推动中非民间交往实现新突破
除了四川元素,《计划》中的其他项目也很引人关注。
在《计划》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确认将每年向4-5个非洲国家红十字会提供8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开展改善民生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
“这些工作不仅将为非洲、也将为我们带来诸多帮助。”中国红十字总会联络部副部长于丽颖介绍,非洲各国红会组织严谨、经验丰富,在共同推进人道主义事业中,我们和非洲各国红会组织可以互学互鉴,更可以沟通民意、连通民心,为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按照《计划》,在促进发展、文化交流、建立交流机制等方面,来自北京的民间组织计划抱团发力:北京市妇联将和埃及驻华使馆合作,开展中埃专家对话、中埃妇女交流、埃及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北京同仁堂等企业将与非洲国家开展热带病研究合作,推广和宣传中医文化……
“更多非洲人民将分享会议成果。”苏丹世界人民友好理事会秘书长逊尼认为,此次论坛形成了广泛共识,而实实在在的项目必将受到非洲人民的支持和欢迎。
“表面上看是30个项目,但实际包含内容远远不止。”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刘凯阳表示,在本届论坛上,中非双方代表就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很多新的共识,这些也将纳入《计划》共同推进落实。